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重視宗教和道德重建已迫在眉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22]

邱震海博士 鳳凰衛視評論員

 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舉行集體學習,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等專家講課,題目是當代世界宗教和我國宗教工作。集體學習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就宗教問題發表講話。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就宗教問題進行集體學習,也是中共最高領導人近年首次就宗教問題發表講話。

胡錦濤講話可圈可點

 胡錦濤在講話中指出,要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宗教因素;正確認識和全面把握宗教工作面臨的新情況,積極主動地做好宗教工作,促進宗教關係的和諧,努力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緊緊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切實做好宗教工作,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要從這樣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全面認識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將長期存在的客觀現實,全面認識宗教問題同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織的複雜狀況,全面認識宗教因素在人民內部矛盾中的特殊地位。

 胡錦濤講話中的「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宗教因素」、「促進宗教關係的和諧」、「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認識宗教……將長期存在的客觀現實」、「全面認識宗教因素在人民內部矛盾中的特殊地位」等提法均可圈可點,反映了中共高層開始從戰略高度重視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宗教工作的重要性,並願意適當開放宗教活動和管理。

有助價值重建和扶正祛邪

 近十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社會正在經歷急速的轉型。過去若干年的意識形態色彩逐漸淡出,社會價值觀日益顯示出其多元、豐富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中國社會也顯示出價值觀混沌和缺乏主導性精神力量的現象,腐敗、假冒偽劣盛行,甚至連社會的最後一片綠洲—大學都難以幸免。因此,崛起期國民精神世界、價值和道德體系的重建工作,已迫在眉睫地提到了議事日程之上。

 在這方面,不少有識之士都曾提出宗教對於重建道德價值觀的正面作用;至少,宗教在呼籲人性善良方面的積極作用,成為中國崛起期國民精神世界建設的眾多課題之一。但從歷史上看,中國社會缺乏系統、嚴密的宗教傳統;近幾十年,由於種種原因,宗教實際上又處於一個相對比較尷尬的地位。

 問題是,當社會迅速轉型,一部分民眾精神乃至宗教需求日益上升之時,由於傳統宗教的尷尬地位,一部分具有膜拜特徵的新興宗教開始迅速冒升,膜拜現象和團體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後首先在西方國家蔓延,強調個人神秘精神體驗和對教主絕對崇拜,並實行教徒的嚴密組織和控制。這一現象近年開始影響中國,其中又有一部分對社會具有破壞作用。顯然,當傳統宗教地位尷尬,無法滿足一部分人日益上升的宗教需求的時候,膜拜團體(包括部分具有破壞性特徵的團體,俗稱「邪教」)就開始佔據人們的心靈。

 因此,適當引導、扶植傳統宗教的發展,不但有利於道德價值觀的重建,而且也有利於在宗教領域裡的扶正祛邪。同時與西方相比,傳統宗教在中國社會實際上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一般來說,社會精神需求的初期,多以傳統宗教為訴諸對象;而恰好傳統宗教在中國壓抑已久,面臨恢復或建設期。

關於重建宗教的一點策略性思考

 中國崛起期的道德價值觀重建工作,宗教可以作為眾多可供考慮的手段之一,對此實際上不存在重大分歧,問題是在當前的中國社會如何切入和操作。筆者認為,「觀念理清,佛教先行」似乎可以成為人們思考的大致方向。所謂觀念理清,亦即還傳統宗教以其應有的地位;在這方面,須理清傳統宗教與具有膜拜特徵的新興宗教(尤其是其中具有破壞性特徵的膜拜)之間的區別,大力弘揚正常、健康的宗教,這亦即所謂扶正祛邪。而所謂佛教先行,則指從東方文化的特點出發,首先重點弘揚、扶植具有東方特色的佛教。這既有佛教更符合東方文化的考慮,同時也可暫時規避天主教梵蒂岡與北京關係的政治因素。

 總之,適當放寬宗教,並以此重視崛起期中國社會的道德價值觀重建工作,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了,也是在胡錦濤總書記發表宗教問題講話後,有關方面須提上議事日程的一個問題。(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