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1日,南宋商船「南海一號」在廣東陽江海域被打撈出水。圖為巨大的沉箱被鋼纜拉出海面。 新華社
備受海內外關注的「南海一號」,因為海洋、氣候等條件適當,臨時決定提前一天起吊。這艘在南中國海域沉睡了800多年的宋朝古沉船,終於在今天於廣東陽江重見天日,預計明天將舉行正式出水儀式。被喻為「海上兵馬俑」的「南海一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年代最早,體積最大的古船,船上文物估值超過千億美元。
「南海一號」沉船的出水時間,可謂一波三折。當地官方的正式通知本為12月24日,隨後又匆忙補發通知改為22日,但在21日上午,裝載「南海一號」的沉箱已經出水1.5米。
天公作美 提前打撈
對此,負責今次打撈的總指揮吳建成解釋說,提前打撈作業是因為當天天氣和海洋情況都非常適合,因此經過臨時研究決定,以抓住時機。陽江政府在當天下午5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表示21日的打撈僅屬「南海一號」出水前的前期調試工作。「為了保證其明日10時出水時萬無一失,之前的試吊工作是必須的。」
事實上,亞洲最大型的起重工程船「華天龍」號,連日來都在海上待命。今早開始,它用16根鋼纜將裝載著「南海一號」的重達530噸的沉箱從海上緩緩吊起。到了上午10時50分,古船終於浮出海面。
當沉箱被起吊至水面上1.5米後,經過工作人員檢查,又下沉到水面2米線下的全潛駁船「1601」上平移,並最終放置在全潛駁船上吊裝的6個柱子上。之後,又向前平移拖行了500米,整個沉箱被牢牢固定在了「1601」駁船上。
生態平衡 泥沙長伴
吳建成今晚8點在「華天龍」上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整個打撈分為起吊、裝船定位、起浮3個階段,目前前兩個階段已經完成。他認為,沉船內的文物和船體應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他透露,「南海一號」今晚在海平面5.5米的全潛駁船上,度過最後一夜後,當明早10時海面平潮時,將完成最後階段—起浮。
「到時,沉箱將以2.5米每小時的速度平穩出水,預計在上午12時前可完全浮出海面,這個階段也是風險最小的。」隨後,完全浮出水面的沉箱,將被拖行船運到40海里之外的陽江海陵島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臨時碼頭,預計耗時10個小時左右。到12月28日,沉箱將正式進入博物館內的「水晶宮」。
本報記者也獲悉,為保持「南海一號」的水生態平衡,圍罩在沉船周圍的海底泥沙、海水,已一起被移入沉箱中。交通部廣州打撈局也已在打撈周圍半徑1海里內,禁止了所有的通航,全力保護打撈安全作業。等整個沉箱出水後,5艘海事巡邏船將護送其駛抵臨時碼頭。 ■本報南海一號打撈報道小組廣東陽江21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