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鄭月娥透露,當局考慮採取「郵輪碼頭」的模式,由政府提出用地的基本規劃,再公開招標 。本報記者曾慶威 攝
本報記者 曾少妍、羅敬文
「天水圍城」在過去一段時間都是香港社會關注的焦點。特區發展局將於3個月內,就鄰近濕地公園的天水圍112區及115區兩塊土地的發展,提交切實可行的計劃。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當局的其中一個構思是採取「郵輪碼頭」的方式,由特區政府在了解社會和財團對各種方案的發展興趣的基礎上,提出用地的基本規劃,再在市場公開招標,由商界發展;但當局會以「社會效益」為主的新思維主導,務求靈活運用土地,達至成功製造就業、增加人流及提升設施等目標,推動天水圍社會發展。
天水圍發展問題備受關注,林鄭月娥也曾微服到該區了解情況。她坦言,有關天水圍問題源於城市規劃的錯誤的批評並不公道:「香港有多少個自給自足的新市鎮?沙田居民同樣要外出打工。香港的經濟結構沒有工廠、沒有製造業,如何讓居民留守屯門、天水圍工作呢?」
指天水圍問題非關城規
她解釋說,打開規劃圖,天水圍南及天水圍北的環境規劃,及綠化工作也做得不俗,但天水圍北確實存在單一公屋成分太高的問題:「現時該區只有一個私人屋苑,其他也是出租公屋,這單一性令到消費及製造就業方面有局限。」
正如特首曾蔭權在社企高峰會上所指,鄰近濕地公園的天水圍112區及115區兩塊土地,可推動天水圍的社會發展,而發展局亦會循土地規劃方面著手,作為他們優先處理的工作。林鄭月娥說,當局會多聽意見,包括坊間提出在區內興建名牌展銷店、商場、老人宿舍及教育幼兒設施等建議,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計劃,再考慮交由商界承辦,而這構思也有先例可循:「上月公開招標的郵輪碼頭,也是用地換郵輪碼頭,這是以土地換經濟效應,我們經常做,而今次是以土地達至社會效益。」
市場主導為體 社會效益為本
她續說,當局是次採用以「社會效益」為主的新思維,務求靈活運用土地達致社會目的,而基於各界對天水圍北的發展訴求,加上有關的土地鄰近濕地公園,即使用地分別逾6至7公頃,發展密度卻較低,布局要求也相對嚴格,所以很適合以社會效益的新思維作主導:「以前(政府)賣地便賣地,賺了錢便透過財政安排做教育等社會服務及福利。現在則講求達致社會目的,例如製造就業、增強天水圍北人流,以致滿足區內缺乏設施的訴求等,即使要放棄盡用土地潛力及收入,也是值得考慮的。」
不過,她坦言「最終這計劃也應該市場主導,例如我們決定了以此模式,也需要看有沒有財團有興趣發展,條數計不計得到,我們也不能硬要別人競投。」當局未來會進一步了解財團對方案的發展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