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內地生做義工 為港弱勢社群送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1-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王嫻(前)和張浩然除了當義工探訪獨居長者外,還會到社區中心為家貧學生補習。 本報記者吳玫 攝

本報記者 吳玫

 越來越多內地生來港求學,如何適應及融入全新環境,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其實,不少有心的內地生都積極開拓在港課餘生活,有的成為義工,為香港的弱勢社群送溫暖,同時亦窺探到「東方之珠」黯淡的一面;也有人因緣際會下加入教會,以逛教堂、聽聖樂為興趣,並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在許多人眼中,香港是個流光溢彩、繁華熱鬧的國際大都市,理大一年級內地生張浩然和王嫻來港前也抱有類似的憧憬。但第一次在港做義工,探訪獨居長者後,兩位小女生不禁感嘆,「原來生活如此艱難!」來自山東的張浩然回憶說,當日看到老人們住在狹小的公屋裡,沒有親人,只能依靠綜援生活,令自己亦倍感心酸,「我從未試過在那麼擁擠的空間生活過,覺得他們的生活十分壓抑!」

親睹國際大都會的另一面

 大連姑娘王嫻則表示,在家鄉時也曾到當地療養院探望長者,「他們大多數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退役軍人,講起威水史都很健談。相比之下,香港的老人似乎較內向」。不過,在耐心地講「慢速」普通話、使用身體語言或半鹹不淡的廣東話的交流中,不少香港老人也向她們慢慢敞開心扉,「有位老太太抱怨生活好苦,兒子入獄、孫女的學習成績又不好,讓我們聽後很唏噓」。王嫻說,以前在家時,若父母談及的話題自己不感興趣,便會顯得不耐煩。但自從成為義工後,她從與香港長者的溝通中有所感悟,「現在會更珍惜與父母共處的時光!」

讚賞香港人積極做義工

 王嫻和張浩然現在還會到社區中心為家貧學生補習,後者還加入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其他院校的大學生合作,為新來港的小朋友提供支援。她們十分讚賞港人積極做義工的精神,「不同社會階層人士都會加入,我們的隊伍中還有80歲的老人呢!」兩位女生均指父母很支持她們的行動,「他們經常向親友宣傳,說香港人都喜歡做義工、服務社會!」

 王嫻特別提到一位約16歲的義工,是甫抵港的新來港青年,「他人很友善,做事用心。但後來我發現他原來在大學餐廳裡賣奶茶。當時很驚訝,這樣的年紀應該在學校唸書,卻為了幫補家計跑來做侍應!但即使這樣,他還做義工行善,真的很讓人敬佩!」

加入教會感悟生活樂趣

 有人選擇做義工充實生活,亦有人為認識香港社會而加入教會。理大紡織與製衣學系博士生汪榮華,在武漢唸大學時結識了一位韓國留學生,並聽這位韓生說了不少聖經故事,感覺很有趣。後來他赴港深造,想解決語言問題及適應環境,便決定到教會,「我覺得教會應該不會騙人,希望認識一些真心好友」。

 結果亦如汪榮華所願,他在教會內結識了不少好朋友,並認為他們是港人中的精英-「待人友善、真誠純粹,所有人都被一視同仁」。雖未受洗成為正式教徒,但他自覺性情因而改變許多,「以前別人與我意見不合,我會難以接受。但現在我學會傾聽不同的意見」。他又笑言現在有兩大愛好,一是到處逛不同地方的教堂,一是喜歡聽聖樂以減壓,「可能有信仰的人生會多些歸屬感,現在我更懂得甚麼是幸福,閒時曬曬太陽已很滿足」。

 汪榮華稱讚香港是一個開放的國際都會,讓他有更多機會了解不同的宗教,「以前在內地看到佛教寺廟裡,大家只一味燒香許願,我便沒甚麼好感。來港後聽了幾個佛教講座,發現這裡面的學問也非常耐人尋味。」

相關新聞
港深兩地市民 假日換城消費 (圖)
往深圳消費個案 (圖)
港人北上:圖個「豪買」的感覺 (圖)
往香港消費個案 (圖)
北人南下:要的是「質量保證」 (圖)
龍鳳嬰兒搶閘 同在零時降生 (圖)
良緣擇吉日 元旦締鴛盟 (圖)
元旦冬泳賽 兄妹同奪冠 (圖)
寒風磨意志 逐浪戰癌魔 (圖)
59%港人滿意2017普選特首 (圖)
多數市民尊重人大決定權 (圖)
民建聯將在立會動議 爭取落實選舉「決定」 (圖)
193萬人睇工展 生意破億 (圖)
120部高清電視 首兩周售罄
工展小姐出爐 (圖)
360贏回信心 元旦近9千人乘搭 (圖)
古典樂元老紀大衛 串燒式撞車傷老翁 (圖)
古玉換繩招祝融 壽星焚珍藏 (圖)
涉除夕「狂莽駕駛」 的士司機獲保釋
東廊房車翻側 女司機受驚失憶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