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祥表示,他準備把收藏的首屆奧運會獎牌捐給奧博館。 本報記者林舒婕 攝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 林舒婕
為尋得一支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火炬,他不昔花上一年時間去追尋;為協助打理廈門的奧博館,他願意暫停北京的生意。在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裡,年輕員工都稱這位李祥副館長為「李老師」,平日裡他不愛說話,但提到奧運,提起收藏,李祥總有說不完的故事。
在李祥隨身攜帶的公文包裡,全是奧運錢幣和獎牌。「前幾天剛整理出來的,想捐給我們奧博館。」當中竟包括1896年第1屆奧運會獎牌。李祥說,這些獎牌得來不易,但是他已經滿足了,想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
自從1988年第一次接觸奧運收藏品,每枚獎牌背後的故事,每一張奧運郵票的內涵,李祥都會不斷查閱資料考證,自己弄不明白的,就向其他奧運迷請教。他的藏品漸豐富,成了一個「奧運歷史通」。
李祥曾經為了將1936年柏林奧運會火炬收入囊中,輾轉找到一位意大利收藏家,希望憑藉對方在當地的人脈關係來尋找這支古老的火炬。對於很多收藏家來說,好的藏品遠比金錢更具吸引力,文人喜好以文會友,而收藏家們則偏愛以藏品結交藏友。這位意大利收藏家對中國古董、工藝品有著濃厚興趣,甚至在寓所中專門置辦了一間「中國屋」,用以收藏中式藏品。李祥投其所好,將自己收藏的許多具收藏價值的工藝品傾囊相贈。他的執著終於打動對方,過了約一年時間,李祥終如願以償,將這支古老火炬從羅馬帶回北京。
為奧博館放棄事業
從北京來到廈門,李祥說,一方面因為館長國際奧委會委員吳經國先生的盛情邀請,另一方面,廈門奧博館作為「中國第一」也深深吸引著他。李祥坦言,來廈門,他經濟上的損失難以估計。在北京,他有一個奧運商品店和一家奧運藏品店正要開張,家裡的房子也正在裝修。因為他的離開,所有工程都停止了,店舖還得按月付租。作為中國收藏家協會體育紀念品委員會副主任,在北京的許多事務現在他也無暇打理了。
「每天來到奧博館,看到愈來愈豐富的藏品,心裡的幸福和滿足感,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李祥臉上流露著如孩子般真摯的笑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