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許煜14日電】08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內地各省市人大代表換屆選舉正在緊鑼密鼓進行。據有關報道,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省市,有越來越多工人、農民、律師、教師等活躍在基層的人士,當選為新一屆人大代表,而政府官員的比例卻因此減幅不少。外界對此評價說,這是中國擴大人民民主的一個信號。原全國人大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國憲法學會顧問程湘清今日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亦肯定了這一說法。他並透露,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中,同樣會採取較少政府官員、增加基層代表的做法。
程湘清說,此前在一些地方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或人大代表中,不同程度存在兩個問題:第一,黨政領導幹部和企業家代表比例居高,普通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等基層代表數量很少;第二,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把人大代表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看待,而是作為一種榮譽職務,比如把一些英雄模範人物、演藝明星等,安排為人大代表。
基層人更好「全面代表」
他指出,這樣一來,人大代表「全面代表」的理念和意義被削弱,全國人大傾聽民聲、反映民意的「代表取向」也得不到切實體現。「而新一屆人大代表選舉,採取優化代表結構的做法,減少政府官員和知名企業家比例,增加工人、農民、律師、教師、醫務人員等活躍在基層第一線的代表,不僅更加符合人大代表『全面代表』的理念,更是中國民主進步、人民當家作主的具體體現。」
他續稱,從某種程度上講,基層代表由於長期從事第一線工作,對問題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在履行職責等方面有一定優勢,能夠提高議案審議質量,從而更好行使人大各項職權。
具體比例內部「達共識」
對記者問及「中央有否增加工人農民代表比例的具體要求」問題時,程湘清指出,此屆優化人大代表結構應該說是水到渠成的一個共識。「但當然,內部也有一定的比例要求。比如像往屆規定的『婦女代表要在20%以上』等,這恰恰是『全面代表』意義的體現。」他說,這次具體的代表選舉名額比例,將會在選舉全面結束後統計出來。
其實,早在去年提請第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決定草案中,就已提出過「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省、直轄市,應有農民工代表」。可以預見,走進2008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全國人大代表中,結構更加合理,將有不少新當選的工人、農民等基層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