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月2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教育自由講:微調語言政策福禍難料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1-21]

黃均瑜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

 報載教育局有意「微調」教學語言政策,其中一個考慮是降低英文中學的收生標準。

 1998年政府實施的教學語言政策規定,學校必須符合3項條件,才能成為英文中學:一是必須有百分之85學生具備可接受英語教學的能力;二是教師需具備英語教學的能力;三是學校有足夠的銜接措施。

 其中第二、三項沒大爭議,而第一項則爭議較大。這是因為百分之85這數字並沒有甚麼依據,但這數字卻決定了英文中學的數目。因此一直以來,有人認為這數字太低,也有人認為太高。

對英中有利而對中中不利

 政府今次有意降低英中的門檻,就會增加中文中學轉為英文中學的數目,同時也會減少英中下車的數目,客觀上肯定對英中有利而對中中不利。政府這樣做的目的可能有二:一是希望減少英中下車的震盪。因為隨著學生人數減少,很多英中都有下車的壓力和威脅;而且,在家長對英中仍是趨之若鶩的情況下,英中數目減少,確有可能引起家長的反彈,與建設和諧社會的主調不吻合。二是政府也可能希望通過增加英中的數目,來回應社會對本港學生英文水平下降的責難。

  如果政府的用意是前者,那就是一項政治決定,專業的意見將無法抗衡。唯一的選擇,就只能要求增加對中文中學的支援,以對沖這政策為中中所帶來的衝擊。

英文水平下降 多指大學生

 如果政府的目的是後者,則有待商榷。當初容許百分之15未符標準的學生修讀英中,是假設百分之85可以帶動另外百分之15。實踐了10年,究竟有沒有研究實例或數據支持這假設呢?是這百分之15進步了,還是那百分之85退步了?沒有數據而貿然降低百分之85的比例,結果可能是英文水平的進一步下降而不是提升。

 社會上對香港英文水平下降的指責對象,大多是指大學畢業生。無可否認,現時的大學畢業生大部分都來自英文中學,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所謂的學生英語水平下降,是因為英文中學的英語水平在下降。如果這是事實,那麼,進一步降低英中的門檻,對本港的英語水平,究竟是禍還是福?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