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華南各地寒風凜冽,氣溫驟降,粵北韶關山區許多地方早晚溫度更在0℃以下。世代居住高寒山區的群眾在嚴寒中,紛紛取出祖傳十數代的特色「火籠」,取暖過冬。 ■來源:《廣州日報》
據悉,韶關乳源大橋、樂昌梅花等粵北高寒山區,從古至今,冬天的溫度一般都在0℃左右。400多年前的山民為了取暖禦寒,發明了使用火籠烤火的獨特生活方式。
400年前山民發明
如今上述鎮村的各家各戶,不論男女老幼,許多人依舊沿用祖先的「火籠」,寒冬時節喜歡手拎著一隻火籠暖手暖腳,以驅走寒意。
雖然比不上現代的暖風機、空調等家電,但簡陋的火籠卻高效易用,時至今日依然成為山區百姓的取暖禦寒「法寶」。據悉,當地火籠一般用竹篾編成,陶或瓷做內膽。另外也有祖傳的銅火籠、泥火籠。銅火籠為扁圓形,上面加蓋,蓋上有密密的小孔。而泥火籠則用泥燒製後,外殼用竹篾編製而成。
手拎或腳踏使用
火籠裡一般都會裝上熊熊炭火,提在手上或放在地上讓雙腳置於其上取暖。
精巧的設計使火炭能夠慢慢燃燒不冒煙,徐徐傳出宜人的暖氣,溫暖了十數代人。隨著時代的進步,目前也出現了用電的小火籠。
據了解,韶關大橋鎮以北的雲岩、梅花、秀水、沙坪等地舊稱「梅遼四地」。此四地同風同俗,都有手拎腳踏火籠取暖的習慣,因其靈活方便有效,久而久之相習成俗。此俗至今不衰,寒冬時節百姓日常生活離不開「火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