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月3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滬商學院上榜 彰顯中國價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1-30]
放大圖片

 ■亞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不僅令商學院吸引大量本地學生入讀,亦不斷招收到來自其他國家及地區的學生。圖為Indian School of Business的學生正在上課。 網上圖片

 亞洲經濟崛起,不僅令其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亦令該地區的商學院獲得「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優勢,隨之迅速冒起。在日前公布的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全球MBA百強排行榜中,共有5間分別來自中國、印度和新加坡的商學院入圍。其中連續5年蟬聯亞洲第一的上海中歐學院,其副院長郭理默(Rolf D Cremer)認為,中國正轉變為一個影響著管理教育內容及研究方法的重要中心,教育界的變化放射出中國對於世界事務逐漸加強的影響力。

 在今年的「全日制MBA2007全球百強排行榜」中,由中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共同創辦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名列第11位;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排名從06年的47位躍升至第17位;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MBA(ACEM)今年則首次入圍百強,名列第41位。此外,位於印度的Indian School of Business和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分別位列第20位和46位。

中歐合辦學院列全球11

 美國的商學院一直被視為實力超群,當1999年《金融時報》公布其首份全球商學院排名時,曾引起美國網上MBA熱門討論區一片嘩然:倫敦商學院(LBS)居然名列第8!當時有人憤指有關「商學院」欄目的編輯「吸過粉(可卡因)」。但隨後美國人不得不意識到,歐洲有些商學院的確可與大牌美國商學院一爭長短 。

 但在今年排名前100位的商學院中,有57家仍位於美國,而只有28家在歐洲。《金融時報》指出,面對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的商學院水平日益提高、數量不斷增加,實力較弱的歐洲商學院已「淪為」犧牲品。

 去年,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跳升10名至第11位時,不少評論家已抱怨稱成立僅10多年的學院不可能排名這麼高。但《金融時報》分析說,在今年排名前20位的商學院中,有4所在10年前幾乎還未創立或具備影響力,它們是劍橋大學的Judge Business School、牛津大學的Said Business School、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Indian School of Business。

祖國崛起 精英游子回流

 該報認為,只要有適當的支持和品牌效應,建立一家世界級商學院已無需像過去那樣花費數十年時間。像僅創辦數年的香港大學MBA課程便與倫敦商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及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結盟,這些赫赫有名的大學品牌必能協助課程迅速推廣。

 其次,在中國和印度這些經濟發展迅速、但缺乏訓練有素的管理人才的地區設立高品質課程,亦是MBA課程名列前茅的捷徑。對於希望到中國做生意的企業來說,著名MBA課程的畢業生正值得他們以高薪羅致麾下。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郭理默撰文提到,僱主也意識到,缺乏有關中國內容的課程對企業的價值有限。而中國的經濟崛起令大量在海外留學和工作的精英回流,其中包括擁有世界級管理學位及教研經驗的中國畢業生與教師。他認為,鑒於中國有著豐富且令人興奮的研究機會、良好的資金來源及一些正在崛起的精英商學院,未來這一地區必將湧現與其地位相稱的豐碩研究成果,讓西方從中國經驗中汲取更多知識與訣竅。 ■本報記者綜合報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