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2月1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陳永棋最佳生意經 跟著國策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2-13]
放大圖片

 ■陳永棋認為,中國產業的重心轉型是強國必經之路。本報記者潘政祁 攝

——紡織業鉅子 投資江蘇第一人

主持人:張慧燊 本報記者:徐海煒

 德國實業家艾瑞克.J.樂芎(Erich J. Lejeune)曾以親身經歷,寫成一本《老實人也能致富》,向人們宣揚老實人的成功哲學。與陳永棋談起他的「生意經」,赫然發現兩者的想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現為長江製衣董事總經理的棋哥堅持「實業為本」的精神,除了曾短時間入股亞視外,他專注於製衣生意上。棋哥自言:「這樣做可能是比較笨,但肯定夠穩陣。」綜合多年的經驗,他認為,中國產業的重心轉型是強國必經之路,追求高科技、高質素的產業也是發展大勢。

 從製衣廠開始,棋哥幾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傾注於製衣業的發展上,如今的長江製衣已是香港數一數二的製衣大廠,用棋哥的講法:「除了沒有種植棉花外,製衣業的每項工序,我們都有做,是『一條龍』的生產。」經歷過80、90年代香港地產的黃金時期,棋哥明白若把同樣的時間放在地產項目上,定可以賺得更多的利潤。但他最終也沒有踏足地產業,而是選擇做好「一條龍」的實業發展。棋哥堅持以老實人的邏輯思考,笑說:「這才是最穩健的做法。」

北上投資 早有眼光

 內地改革開放初期,許多願意北上投資發展的港人,往往被單純地冠以「愛國」的稱號。早於70年代初已在粵港間穿梭的棋哥也是其中一員,他坦白地說,「愛國」自然是其中一個元素,但他更相信到內地設廠將更有利可圖。

 1978年,棋哥看中了有紡紗工業基礎的無錫,與之商討在當地建廠的事宜,最終取得江蘇省的首份外資合同。現在的無錫紡紗廠亦已由開業時的1,2000紗錠,擴展至60萬紗錠。總結回內地投資的決定,棋哥形容:「跟著國家的政策走,才容易成功,可謂是最簡單的生意ABC。」

當年赴穗 晨起晚至

 成為最早北上發展的企業之一,棋哥見證了內地改革開放的變遷,也看到了近年內地的產業轉型:現在香港到廣州的距離可謂是「近在咫尺」,城際快線也僅需1個半小時,但改革開放前的「港粵行」卻是另一番「景象」,動輒便要用上1天的時間。

 70年代初,棋哥已開始去廣州交易會買布,並對當年的「攀山涉水」記憶猶新:他們首先要到澳門住一晚,待翌日早上6點便要出發。棋哥憶說,由澳門到廣州需經5條大河,但當時內地沒有渡河橋,故他們所坐的車必須先駛上渡船,再行過河。往往他們抵達廣州人民大廈時已是傍晚5點多了。

產業轉型 強國之途

 他感嘆道:改革開放初期,紡織、電子業等加工產業充斥內地沿海城市,撐起整個「世界工廠」。棋哥坦言,以前紡織業在內地可謂甚是吃香,各地都給予不同的優惠政策,吸引香港的紡織公司投資。惟如今時移世易,污染較大的小型紡織業成為了「爛茶渣」,頻頻被下「逐客令」。身為香港紡織業的領頭人物之一,棋哥對此情況深表理解,指內地經濟發展已到一定水平,單是發展小型加工業,不足以令中國崛起,產業轉型是大勢所趨,連紡織業也要面對轉型,要生產高質的紡織產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