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2月2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助舊工業區轉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2-21]

李華明 立法會議員

 為配合社會發展,老化的市區確需要不斷更新轉型,以免土地需求錯配、浪費社會資源,並藉此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面對舊工業區轉型,一方面,政府需要有積極和進取的思維,重新研究整個規劃,除工業用途外,應容許更多元化用途,包括商業、住宅及其他社區設施。另一方面,政府亦要進一步拆牆鬆綁,放寬限制及提供更大誘因,協助工廈單位更改用途,改善舊工廈面貌。雙管齊下,舊工業區老化問題才可逐步改善。

舊工業區應重新規劃

 位於市區的舊工業區,例如觀塘、九龍灣、葵涌、荃灣等,過往為了配合工業高速發展,都建有密密麻麻的工廠大廈。如果政府只是將一幢幢工廈,變成另一幢更高、更密、更大的商廈,香港城市面貌不會有大改善,相反,更稠密的玻璃幕牆或大型商廈,造成的屏風和熱島效應,會嚴重影響居民的健康。

 筆者建議在釋放工業用地,重新規劃及重建時,政府採用的規劃準則,應包括多些公共空間、降低發展密度、減少屏風效應,以及增加綠化環境等。政府並應考慮提供更多元化的綜合設施,工商業大廈外,還有各類型文娛康體場館、長者宿位、託兒院舍、休憩用地等,以滿足社區整體需要。

 新工廈應設有更多環保設備,如空中花園、中央淨化空氣系統、獨立冷氣系統,方便用者自付,以及工商廈間可利用行人天橋連接,使人車道路盡量分隔,減少市民吸入汽車廢氣的機會。

拆牆鬆綁 方便轉型

 針對現有工廈申請改作商業用途的限制,政府應視乎安全而放寬部分工業用地的土地用途,重新檢討「工業用途」及「工廠」定義,便利更多樣化的設計行業、科技及電訊行業,以及合適的展銷活動,如服裝展銷會等。

 政府亦應考慮一系列措施包括寬減都會區(港島、九龍、荃灣、葵青)「現有工業大廈改作商業用途暫准費」,減輕業主負擔;放寬單一及多個工業大廈單位改為商業用途的審批條件,例如使工廈飯堂,如消防、結構許可,亦容許對外開放,與一般食肆一樣;以及在新界發展「次都市中心」,提供較廉宜的工商用地遷徙,讓都會區的工業轉往較便宜的「次都市中心」,協助更多舊工廈單位轉型之餘,亦為「次都市中心」就近新市鎮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過去,我們見到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成創意藝術中心;葵芳的「都會坊」吸引不少新一代從事創意工業;火炭工業h讓超過百多名藝術家進駐演變成「火炭藝術村」,都是舊工業區轉型的成功例子。

 我們期望上述建議,有助更多及更大型的轉型例子,為香港未來的創意產業、文康體事業、各類型的社會企業及中小型企業,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同時,亦為美化城市規劃、改善健康生活,及優化生活環境出一分力。(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