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不少學校為提升學生英語水平而絞盡腦汁。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任智鵬) 母語教學政策推行10年以來爭議不絕,教育局決定因應社會轉變而「微調」政策,並已訂出初步方向。教育局局長孫明揚首次明言,校本自決是可行方案,但學校必須有嚴謹客觀準則,讓外界信服,同時亦要增加透明度,方便監察,具體推行細節則正與教育界商討,期望在2至3個月內公布。他又指,政策推行以來學生成績大有進步,而英文仍大有進步空間,故希望能針對性地提升港生英文水平,目標是逾6成學生能以英文學習專上課程。
孫明揚昨與傳媒午宴時,首度談及教學語言政策微調的具體細節。他表示,因學校對學生水平、教師能力及本身限制掌握最多,由其自主決定教學語言是適當做法。不過他強調,學校必須有嚴謹客觀的準則,支持其以英文教學,「不是你鍾意開班(用英文教)就開班,必須要令家長信服。」他指,當局亦需要訂定機制確保政策統一及有效運作,讓外界衡量學校是否有能力採用其決定的教學語言組合,效果又是否令人滿意。
增加透明度 教局嚴把關
他又認為,各中學的教學語言狀況亦需要增加透明度,如將資料放上網頁,並由教育局負責把關。當局現正與教育界作緊密討論,期望在2至3個月內能訂出政策的具體推行細節及準則,並向全港家長公布。
現時各階層的教育生態與10年前變化甚大,如升讀大專比率已由以往的1成8增加至超過6成,小學教改成果也甚顯著。孫明揚指,就教學語言來說,初中母語教學政策「目標已達」,多項國際研究都證明,香港初中生的數理等能力已達世界頂尖。
望逾6成人能以英文學習
不過他亦承認學生的英文水平有改善餘地,教學語言政策的檢討正是要針對性地就此作提升,「要香港發揮國際城市的作用,我們的目標是能有6成以上的學生能以英文接受專上教育。」
按當局說法,現時升中學生首4成能應付以英文學習,當局希望透過6年的中學教育後(未來升中學生全部為新學制學生),有6成以上學生能以英文接受專上教育,換言之是期望至少2成人的英文能力能獲大幅度提升。孫明揚坦言那並非短期內做到的事,「我想需要N年時間,1年2年當然不行;是否能在我任內做到,則要視乎我何時退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