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昔日革命老區 今日海濱新城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余文蓮、唐苗苗 通訊員 謝錫城、攝影 王貴
八十一年前的1927,英雄的海陸豐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及早期農民運動領袖彭湃等革命前輩的帶領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運動,舉行了三次革命武裝起義,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開闢了中國革命歷史新紀元,海陸豐成為了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
二十年前的1988,在海陸豐這塊紅土地上,成立了地級市—汕尾市。今天,在中國迎來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汕尾也迎來了建市二十周年。短短廿載,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當年的革命老區,歷經嬗變,舊貌展新姿,已發展成為今日初具規模的現代化海濱新城。
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特別強調「加大革命老區發展扶持力度」;廣東省第十次黨代會也提出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粵東地區的發展,使汕尾老區備受鼓舞,也給汕尾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動力。
二十年 人均GDP翻三番
建市初期的汕尾,總人口207萬人、GDP僅為13億元。二十年來,汕尾市各級黨政勵精圖治,艱苦創業,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不僅綜合經濟實力大大增強,投資規模迅速擴張,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也顯著提高。
據汕尾市統計局稱,近幾年來,隨著汕尾市的經濟發展進入了新一輪增長周期,建市初期農業佔國內生產總值構成50.8%的局面早已改變,目前,工業已成為帶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數據顯示,2007年汕尾市完成生產總值(GDP)295.38億元,比上年增長17.1%,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是建市前(1987年)的12.67倍,人均GDP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440元,與建市前比翻了三番多。建市前,汕尾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僅有4千多萬元,2007年達到12.16億元,短短二十年,這個數據增長了27.8倍!
城市居民生活已邁入小康
一個城市的成長,不僅要實現經濟指標的增長,更應該體現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市二十年,汕尾市人均GDP翻了三番多,給老百姓們帶來的不僅是消費能力的增強,更是安居樂業、和諧生活的信心。
居民的收入明顯提高。2007年,汕尾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為9567元,比2000年增長59.8%,年平均增長6.9%。居民的消費質量也逐步提升,2007年城市恩格爾系數為47%,城市居民生活總體已邁入小康階段。今天,和諧汕尾建設呈現新面貌,2007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3.4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4.9萬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3.0%以內。養老、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覆蓋面繼續擴大。
未來五年著力打造現代化新城
老區新市,二十年的快速發展增強了汕尾人建設現代化海濱城市的信心。今年1月召開的中共汕尾市第五次代表大會上,汕尾市委書記戎鐵文提出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即重點發展「三基地三經濟帶」,全面實施「八大工程」,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打造活力汕尾、人文汕尾、和諧汕尾、清新汕尾,力爭早日把汕尾建設成為工業、旅遊業和海洋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化濱海新城。
同期召開的汕尾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汕尾市市長王蒙徽也提出了汕尾市200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8%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5%、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9%。
二十年來,作為全國十三塊革命根據地中廣東唯一的一塊,汕尾這個歷史上輝煌的革命老區,不斷發揚她敢為人先、勇於拚搏、發奮圖強的革命精神,逐步把市區這一昔日的邊陲小鎮建設成為今日初具規模的現代化美麗海濱新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