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梁漱溟沒有大學學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11]

吳羊璧

 現在大學設立得多了,學位多了,社會上許多職位都要求要有大學學位,很好,說明整個社會的教育水平在提高。

 學歷,標誌一個人受過甚麼樣的教育。在正常的情形下,擁有某一學歷的人,也應有與學歷相稱的水平,至少能在某一水平上稱職。

 不過,學歷又不能保證一切。如果人們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往往不能靠學歷來做保證。古來考進士、考狀元,都是學歷,難得的學歷。但是有甚麼考試能夠保證考出一個李白、杜甫來?

 學歷重要,但學歷不是唯一的衡量準則。

 沒有上過大學,但可以在大學教書,這例子也有。著名學者梁漱溟就是一個例子。

 二十四歲的時候,梁漱溟被蔡元培聘到著名的北大教授印度哲學。但他自己沒有進過大學。他說,這是「在蔡先生的包容聚攏之下」發生的事。

 蔡元培先生當年(正在「五四」運動前夕)主持北京大學,一九一六年接任北大校長,北大的面貌即為之一新。北京大學以兼容並包為辦學宗旨,學術自由。學校中,新派舊派都有,都能發表己見,新舊學派在較量中分優劣。北大因此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當時,蔡元培認為梁漱溟對印度哲學有研究,梁漱溟的《究元決疑論》在《東方雜誌》上連載,批評各家學說,推崇佛學,蔡元培讀了,請梁漱溟去北大教印度哲學。

 梁漱溟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呢?在他的口述《梁漱溟問答錄》(汪東林著)中,他說:「論我個人資歷,一沒有上過大學,二沒有留過洋;論專長,不過是對某些學科經過自學、鑽研才一知半解,至多也只能說是一技之長吧。蔡先生引我到北大,並且一住就是七年,這表明蔡先生兼容並包之量,也說明蔡先生在用人上稱得上是不拘一格的。」

 掌握學問,研究學問,能夠在大學裡來完成,那是再好不過的,大學是一個十分理想的環境。但是不在大學裡,有許多人也能夠做出他自己的成就。梁漱溟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了。

 梁漱溟在北大任教哲學,「決心為孔子、釋迦說個明白」。頭一年講印度哲學,第二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印度哲學概論》,續講儒家哲學。最後出了《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這本書,有人稱為是中國最早用比較學的方法研究東西文化的一部書。這說明,個人的鑽研,也是可以卓然有成的。

 梁漱溟談到他那一輩人中,勤奮自學的情形。二十世紀初,梁漱溟在北京的順天中學堂就讀(是北京最早的中學堂之一),有幾個很要好的同學,都很能自學。「我們四人的自學進度,總是超越老師所教」。「記得英文先生還只教到全書的一半時,廖已將全書讀完,我亦讀了三分之二」。廖,是廖福申,少年老成。「代數、幾何、三角各書,先生開了個頭,廖即能自學下去,而無待於先生再教。我雖趕不上廖的這麼快的進度,但在廖的攜帶下,亦總是跑在先生所教的前邊。」

 梁漱溟如果有大學的經歷,可能更卓越。但是沒有大學學位、沒有留洋的梁漱溟,他也能出色地在北京大學任教。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