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日關係回暖趨勢不會改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12]

張智新 首都經貿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相對於福田訪華前後的氛圍和態勢,近期中日關係的負面消息似乎明顯增多:除了東海問題進展依然舉步維艱外,「毒餃」事件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兩國先前的調查因爭執尚處於膠著狀態,7號又在同一地區查出新一批有毒中國產餃子,中國2月份對日蔬菜出口量更是銳減四成,接著就是更具轟動效應的胡錦濤推遲訪日消息。這一說法雖然沒有得到中國官方證實,但也未被明確否認。

負面消息影響有限

 客觀地說,東海談判因為既關涉兩國核心利益——未來能源安全乃至領土主權完整,又面臨較為嚴重的分歧,一直以來就舉步維艱,近期未能突破實屬意料中的事情。但明顯的積極信號如雙方都在探尋各自利益的新交匯點和最大公約數,求得新的妥協途徑和均能接受的新方案,以盡快實現這一問題的突破等,媒體卻未能給予足夠重視。

 看似愈演愈烈的「毒餃」風波,雖然雙方暫時未能取得一致,而且也不排除未來會給中日貿易造成更大負面影響,但必須清醒認識的是,中方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顯然有著高度的自覺性和緊迫感,也一直在從技術、機制、國際合作等多個角度扎扎實實地進行著改進和加強工作。「毒餃」風波以來,中方更是以積極和負責任的態度同日方密切合作。

 同時,中國是日本最大的水產品供應國、第二大農產品供應國。在日本進口的冷凍蔬菜和新鮮蔬菜中,中國產品所佔份額分別超過4成和6成。雖然近期對日蔬菜出口受風波影響而銳減,但由於中國蔬菜以及農業和水產品長期出口日本,質量安全顯然是經得起考驗的,顯然早已形成價廉物美的競爭力,因而可以相信,在查明原因、強化檢驗、增強合作等彌補措施到位後,這一風波將很快成為過眼雲煙,中日食品貿易必將迅速恢復到良性軌道並繼續發展。2006年的輸台大閘蟹風波亦曾對水產品出口造成影響,但隨後很快恢復回升就是明顯例證。

 至於胡錦濤訪日,這已是兩國確定無疑、公之於世的重大外交安排,無論年內什麼時候實現,必將會使中日關係再上一個新台階。至於是否推遲,目前看應該要受如下幾個因素影響:一是前期文件的磋商擬議;二是健康氛圍的營造;三是日本國內政局的變化。應該指出的是,自從民主黨執掌參議院後,日本政局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近期福田首相民調的下滑無疑更加劇了這種趨勢。因此,胡錦濤何時訪日,對於中國來說純屬細節和技術問題,因為其對日關係的戰略方針早已明確而且穩定,倒是對日本政局的影響可能更大,這也是日本媒體競相爆炒這一傳聞的主要原因所在。

日媒需要冷靜理性

 縱觀近期中日關係的上述負面消息,無論是「毒餃」風波,還是胡錦濤推遲訪日的傳聞,在傳播上都有如下特點:一是日本媒體率先報道並競相炒作,而且不少報道要麼捕風捉影、誇大事實,要麼肆意聯想、上綱上線,而中國媒體的報道則繼續保持了冷靜和克制的態度;二是兩國網民在互聯網上對這些事件的議論廣泛,而且都帶有強烈的狹隘民族主義情緒,侮辱謾罵更是不少;三是與傳媒報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日官方都始終保持了謹慎克制和相互理解的態度。

 上述特點,一方面充分顯示出兩國民間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之路仍然十分漫長,另一方面更顯示出日本媒體在理性、責任和建設性方面無疑有待加強。吸引受眾固然是媒體輿論的目標之一,客觀真實也是其理想追求,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味討好甚或煽動甚至誤導受眾。在中日關係改善來之不易,而兩國民間民族主義情緒仍居高不下的敏感時期,媒體無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所在,本著積極、負責甚至前瞻的態度對待兩國關係中的敏感事件。儘管日本時常譏諷、批評中國的媒體管制,但在這方面卻的確應向中國學習。(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