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科大是內地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少年班亦廣為人知。
本港「神童」沈詩鈞去年入讀浸會大學數學系,引起廣泛關注。其實早在1978年3月,位於安徽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辦起第一屆少年班,21名11-15歲的「神童」被錄取為大學生。今天,中科大少年班已持續開辦30年,招生1,220人,並創一系列中國教育界之「最」:年齡最小的11歲大學生、15歲的碩士研究生、21歲的博士、28歲的教授……當年入學的「神童」們,他們今天在做什麼?少年班到底是件好事情還是個壞主意?
中科大少年班管委會第一位專職班主任葉國華老師介紹,1974年5月,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寫出一份關於培養基礎科學人才的建議書,建議中國要培養一支「少而精的基礎科學工作隊伍」,「理科人才也可以像文藝、體育那樣從小培養」。李政道的建議得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贊同,但限於當時條件未能實施。「文革」結束後,社會對人才的渴求十分迫切。於是,中國科技大學提出創辦少年班的設想,並得到中國科學院批准。
興趣出發 因「人」制宜
1977年底,中科大選派十多位教師,前往全國十多個省市,對各類被推薦的「神童」們進行考核、觀察、分析,最後,21名智力超常的少年「神童」被破格錄取。1978年3月8日,少年班正式創辦,引起整個社會的轟動。經過30年的摸索,少年班已經形成一整套錄取和培養模式。錄取面向高中一、二年級學生,採用高考初選與複試(包括筆試、面試、心理測試)相結合的形式擇優錄取。在培養上,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培養不同難度、不同領域的知識。學生本人不斷的培養興趣、發現興趣,最終選擇最合適的專業學習方向。按照少年班的培養目標,在這些孩子本科畢業時,應有紮實的數理基礎和良好的科學素養,具備成長為一流科學技術人才的基本條件,以利於進一步深造。
直面質疑 辦學30年
中科大少年班自創辦開始,就產生巨大影響,受到整個社會的強烈關注。一些大學亦效仿此法,匆忙開辦各自的少年班。30年過去,唯有中科大少年班至今仍堅持辦學,並積累出很多經驗。不過,整個社會從未停止對少年班的關注,質疑聲和反對聲更是時常傳出。全國政協委員、中南大學教授蔡自興認為,少年班不利於少年的成長,給學校和社會造成人力、財力的巨大浪費。還有人認為,少年班是「拔苗助長」,違背教育規律,很不人道。近日,在少年班成立30周年的座談會上,中科大校方表示,質疑可以理解,但作為中國超常教育必不可少的探索,中科大少年班將一直辦下去。第一屆少年班畢業生,現任中科大自動化系教授、博導的王永說:「如果再來一遍,我還是重新選擇少年班。實際上,讓一個很聰明、把中學知識都學會了的孩子繼續呆在初高中課堂,一遍遍重複他已經學會的知識,也並非人道。」 ■本報駐安徽記者張長城25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