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均瑜 教聯會主席
在新一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教育經費高達772億元,創回歸10年之冠。當中12年免費教育、小學小班教學、支援少數族裔人士、設立研究基金等措施,普遍都得到社會人士的掌聲。
然而,我們應該如何解讀「772」這個數字呢?特區政府一直強調,香港教育開支約佔政府總經常開支約四分之一;如果以本地生產總值計,香港用於教育方面的開支,約佔本地生產總值4.2%。
教育投資仍可加大50%
據「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DC)資料顯示,其成員政府用在教育的開支,平均高達6.2%。這個組織的成員以歐美國家為主,亞洲地區只有日本和韓國。香港如果要向先進的國際社會看齊,教育投資可以加大的空間高達百分之五十,即由平均每年約600億元增加至900億元。
經合組織另一個數據顯示,其成員政府平均投放在教育方面的開支,約佔政府公共開支的13.4%。驟眼看來,香港接近25%這個比例,似乎較這些國家高得多,政府也經常說教育開支「在所有政策範疇中佔用最多政府資源」。然而,當中要注意的是,香港的開支預算是地區政府規模,不是國家規模,因為香港沒有國防預算和軍費負擔這個重要支出。
所以,我們不可以直接將「四分之一」這個比例與其他國家地區比較。政府亦不能單憑「四分之一」這個比例,說已經投放足夠資源於教育之上,同樣,教育界也不應滿足於「四分之一」這個比例。這是教育經費需要突破的第一個框架。
大學學額比例低於經合成員國
第二個需要突破的是「百分之十八」這個大學學額比例。今年預算案只建議逐步增加800個研究院學額。其實多年以來,香港的大學學士學額,一直死守在每年14,500個,約為適齡學童的18%,這比例遠低於經合組織的成員國,也遠低於本港家長的期望。
提升香港整體人口的競爭力,離不開發展大學教育。經合組織去年做了一項研究,探討發展高等教育與提升社會經濟效益的關係。在24個成員國之中,平均36%的人口完成大學本科課程。研究顯示,高質素的就業人口愈多,國家的生產力愈高,這些在過去十年不斷增加大學學額的國家地區,國民和整體社會經濟狀況都得到改善。
隨著「三三四」學制將於2009年推行,香港教育的樽頸位置將集中在大學學士學額。因此,無論是回應家長的訴求,還是推動香港經濟的長遠發展,政府實應為擴展大學學額早作籌謀,突破18%這個舊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