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任智鵬) 就深圳積極推動與深港教育合作,香港教育界及高校都認同是大勢所趨。除兩地高校可廣納亞洲各地人才外,更能在基礎教育方面糅合東西方的長處,可望達於國際領先的地位。不過,由於現時在資源調配及地理等方面仍有多項技術問題需要解決,港教育界認為香港政府應把握機會,積極研究可行方案予以配合。
香港大學副校長、專業進修學院院長李焯芬指,有關合作可以結合彼此優勢,亦同時是大勢所趨,現時河套區是發展的選址之一,但該處面積不大,未必能讓多間大學進駐。他表示,兩地進行跨境合作下,有助建構地區的教育樞紐,否則將難以與同樣積極發展的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競爭,除深圳外,香港也樂意與廣東其他地區加強合作,兩地政府應多作有關探討。
放寬有關限制
熟悉香港及內地教育制度的全國政協委員、資深中學校長戴希立指,高等教育將是深港教育合作的先行點,可望吸引更多東南亞的人才到來升學,但現時在政策上仍有不少障礙,港府必先研究解決方案。他解釋,由於目前香港院校的研究及教學資源被限制不能供境外組織使用,所以合作只能「斬件式」進行,即港校以本身資源做一部分,深圳又以本身資源進行其他部分。
他表示,香港研究資助局未來將改變撥款模式,加入「特定用途」部分,期望有關改變能配合兩地合作的需要,而香港政府也應研究於政策上作配合,例如讓河套地區的教育合作能成為「緩衝區」,放寬有關限制。戴希立認為,在高等教育外,深港教育合作未來也可擴展至特色中小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