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原油進口稅擬「先徵後返」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4-09]
放大圖片

 ■原油進口稅「先徵後返」,有利於油企控制成本,紓緩油荒。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羅洪嘯8日電】在國際油價持續在100美元以上高位運行的背景下,業內傳出中國政府正醞釀通過「先徵後返」的方式,即先對原油進口按17%徵收進口稅,再按稅額的75%實行退稅,變相降低原油進口關稅,改善油價倒掛令油企虧損的局面。

 專家認為,減稅政策將緩解中石化等煉油企業因原油價格上漲而面臨的成本壓力。同時,將進一步增加中石油、中石化的利潤。亦有專家建議國家加大暴利稅的徵收力度,以此來平衡補貼成品油價,緩解國內油荒壓力。

 此前,中石化曾公開表示,根據現行的國際油價,每進口一噸原油煉油,就要虧損2,000多元,以至出現柴油供應全國性的偏緊局面。為此,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巨頭近日表示,已向國家發改委提出申請要求減免成品油進口關稅,但並未獲最終批覆。

有利油企降成本、紓油荒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內地油價實際上是被國際油價上漲抬高的,降低原油進口關稅說明國家已經認清形勢,有利於國內成品油價格的控制,以及原油下游企業、燃料用戶控制經營成本,防止物價繼續上漲,促進石油化工這種「冷行業」的發展。

 國金證券石化行業分析師劉波亦指出,目前國內汽油零售價每噸與美國相比相差約500元、柴油相差1,300元,如果原油關稅先徵後返,相當於公司成品油價格提升至每噸820元左右,公司煉油部門很可能實現大幅減虧甚至實現盈利。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原油進口關稅的下降對緩解油荒成效可能不大,只能起到鼓勵油企增加進口的作用,油荒的根源在於國內外油價差距太大,油企屯油不賣,而不是國內庫存不足。在國外原油價格高漲時,油企對進口的積極性並不高,這個方法也只能治標不治本,油荒仍難解決。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