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中國經濟網12日消息:復旦大學金融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謝百三教授表示,中國可能面臨建國以來最難調控的一次通脹,因為它是一種混合性通脹:輸入型加成本推進型加結構型的通脹。
人民幣破「7」 料仍具升值壓力
據悉,建國以來,中國內地共發生過5次通脹。分別是:1949-1950年,這是解放前惡性通脹的尾聲;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大量的男勞力非正常死亡,引起供應不足,物價上漲;1985年,物價改革大規模展開,被壓抑多年的物價像火山一樣引爆了;1994-1996年,進入市場經濟後,出現新一輪投資熱引發通脹;1997-2002年中國出現了5年通縮。
而現在這一輪是很特別的,它既不是通常的需求拉動型,也不是戰爭與嚴重自然災害引起的惡性通脹;它是一種混合性通脹:輸入型加成本推進型加結構型的通脹。 輸入:由於人民幣升值,以2007年為例,每天有13億美元通過外貿與熱錢渠道進入中國。中國必須用100多億元人民幣去買下來,這種情況,現在還在持續;人民幣升值已破了「7」,估計起碼要升到1:6-1:5.8左右,才可能停下來。
現在,外幣至今還在源源輸入中。雖然通過央行票據等收回了大部分,但這些央票以後還會到期,只是把更猛烈的通脹給推遲了。不過無論如何,總有一些收不回,這就使得這次通脹難壓下去。由於美元疲軟,全世界物價漲聲一片,尤其是糧食、農副產品、石油、黃金等。國外物價上漲,也會通過進出口貿易等傳入中國。
通脹主因乃人民幣升值
此外,這次通脹還有成本推進型因素。就是《勞動合同法》造成勞動密集型企業,工資等成本上升30-40%。
目前,中國大部分商品依然是供求平衡,或供過於求,只有小部分產品供不應求,比如豬肉漲,魚、雞、蛋不漲。而煤、銅漲,有的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卻不漲。
總之,這次混合型通脹的主要原因是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所致。
國家發改委:通脹成重大風險
另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昨日發佈報告指出,2008年以來,受國際市場能源和食品價格持續大幅度上漲影響,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消費價格指數漲幅趨升,通貨膨脹壓力進一步加大,成為世界經濟面臨的重大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