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4月13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全球食品價格 料再漲20%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4-13]
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荊才

 通脹高企,全球大米價格高漲正演變成政治議題,全球性機構已開始草擬方案以應對食品價格過高問題,預計本周各國財長在華盛頓召開會議時將討論食品價格過高議題。在截至1月尾的一年內,全球食品價格上漲了35%。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短期內食品價格將繼續維持高位,供應短缺亦將持續,個別比較貧窮的國家可能因食品而發生暴亂。專家分析指,雖然各國將努力增加食品供應,但全球範圍內正在發生朝向高食品價格的結構性變化,且這種趨勢很難逆轉,全球糧價料再漲2成。

 本周內地將公布首季宏觀經濟數據,全球食品價格難降消息令人更擔憂內地和本港未來通脹再走高。

 聯合國下屬的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總裁Lennart Bage表示,各國將努力增加食品供應,但全球範圍內正在發生朝向高食品價格的結構性變化,而且這種趨勢很難逆轉。

料4至6年內不回落

 巴西前農業部長羅德里格斯10日稱,全球食品價格在4至6年內不會回落,此後全球糧食產量才會趕上來自新興國家的新需求。

 聯合國的記錄顯示,食品價格自02年開始上漲,最初漲勢緩慢,但現已加速。食品價格較02年已上漲65%。僅去年全球乳製品價格就上漲近80%,穀物價格上漲42%。

米價今年已漲價45%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米期貨今年內已大幅漲價45%,自01年以來已漲5倍,而小麥價格亦創下28年來最高。僅今年頭2個月,世界糧食價格就上漲了9%。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盧鋒指,如果假定新一輪糧價上漲能夠達到上一輪1995年的高峰,那麼從時間序列數據看,3種穀物價格還有近20%至25%上漲空間,「據現在情況看,我寧願預測未來實際糧價上漲空間只有2成左右」。

全球大米庫存20年最低

 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去年全球大米產量達到了6億餘噸,連續2年保持增長,但由於產量的增長低於人口增長,人均大米產量仍在下降。

 糧農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稻米產量將達到6.613億噸,比去年增加近1,200萬噸或1.8%,但對穀物的需求卻上升2.6%,較10年來的平均水平高1.6個百分點,可見全球大米產不足需的情況仍然存在。

 美國農業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大米庫存量已跌至7,520萬噸,創下80年代以來的最低,僅為本世紀初的一半。

各國自保 限制出口

 由於糧食供應緊張是全球性的,許多國家紛紛採取措施自保。3月28日,越南宣布今年大米的出口量將大減22%,印度也公布將出口大米的最低價格大幅調高近5成。越南和印度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它們大幅削減大米出口量,導致全球大米供給減少了1/3。隨後,柬埔寨和埃及也發布了大米出口禁令。

 這加劇了糧食供應緊張的狀況。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指出,今年大米的全球交易量約為2,990萬噸,全球出口量由於出口限制政策,將比去年下降3.5%。

貧窮國缺糧紛爆暴亂

 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的主管官員8日表示,由於全球飆升的食品價格,布基納法索、喀麥隆、埃及、印尼、象牙海岸、毛里塔尼亞、莫桑比克和塞內加爾都先後發生騷動或暴亂。

 世銀行長佐利克7日指出,目前的高糧價將不會是短期現象,很可能會持續數年。他警告,由於糧食和能源價格達到連續6年來的最高點,墨西哥、也門等33個國家可能面臨「社會動蕩」。

暴漲三主因:生物燃油、壟斷、投機

 全球糧價為何出現創紀錄的上漲?對此專家分析指,一些大米主產國因天氣和災害因素減產、原油價格高企、大米種植成本隨著肥料以及人工成本而上升、食品加工業對於大米的需求量也在增加,這些因素固然引致糧價上漲,但更主要原因是,愈來愈多國家使用農產品生產生物燃料,以及糧食交易的壟斷和投機炒作。

油價上升 利好生物燃油

 據聯合國測算,當原油價格超過每桶60至70美元時,生產生物能源將有利可圖。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已經超過100美元,這對利用糧食生產生物能源具有非常高的吸引力。

 去年底,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新能源法案,決定大規模鼓勵生產生物能源。這導致國際玉米價格暴漲,而其使用豆油生產生物柴油則直接提升了國際市場豆油的價格;印尼和馬來西亞去年開始大量利用棕櫚油生產生物柴油,造成去年棕櫚油價格大幅飆升;而墨西哥等國利用甘蔗生產燃料乙醇,則造成國際食糖價格暴漲。

4糧商 壟斷全球8成交易

 世界糧食價格的上漲與糧食貿易的壟斷性有關。目前,世界上四大跨國糧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壟斷著世界糧食交易量的80%,在某種程度上擁有定價權。這意味著,任何國家如果糧食不能自給自足,都難逃被這些糧商魚肉之苦。

 而且,由於去年糧食價格上漲,許多國家釋放儲備糧以獲取暴利,這是導致全球糧食儲備降到歷史最低點的根本原因,而糧食庫存的降低又進一步加大了人們對糧食供應緊張的擔憂,刺激糧價的進一步上漲。

人為控制供應 激化投機

 最後,造成米價高漲的人為投機因素亦不容忽視。泰國總理此前表示,其實泰國大米供應非常充足,保證國內供應和出口都沒有問題。但是泰國大米出口公會要求限制大米出口,有點像油組對石油產量的控制,希望進一步推動價格上漲。一些分析師稱,泰國和越南的大米經銷商正在囤積穀物,將在接下來的數周內拋售。

 路透社分析稱,在全球股市和債市處於低潮的情況下,投機者正將資金轉入商品市場,大米不過是繼黃金、石油之後的又一個炒作題材。

印度大米 存量或過剩

 【本報訊】(記者 蘇曉蕾)各國為應付國內需求,正限制大米出口量,惟外電引述多位印度食品商表示,印度的出口限制措施導致大米貯存量過剩,商會要求放寬出口限制,冀未來10至15天內有初步決定。消息指,該國的4月份大米貯存量已多於政府規定水平,有條件增加對外出口,建議當局採用較溫和措施控制大米供應。

商會促放寬出口限制

 作為全球大米第三大出口國,印度大米的出口售價過去被大幅調高,政府又禁止多類品種的食米輸出,以馴服當地通脹,有分析指短期內印度大米貯量,以及較預期多的農產收成會繼續增加,令供應上升。

菲律賓急召會議謀解米困

 而作為主要入口國菲律賓,過去深受米價急漲影響,於上周五更急召亞洲區元首會議,討論環球搶購糧食問題。馬來西亞農業部則指,計劃額外投放19億美元以增加大米產量。此外,國際稻米研究所新任主席表示,該組織曾於60至70年代成功處理大米產量的問題,對於近期類似情況再度出現,她有信心可再度解決,並會著手改善大米的生產能力。

內地米價料不會大漲

 國際米價高漲,內地米價是否會步國際米價的後塵而走高?對此專家指出,當前內地大米供給比較充足,同時中央也在採取一系列調控措施,限制出口、保證國內供給,內地仍擁米市定價權,因此短期內米價並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內地糧價漲幅小於國際

 據發改委公布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份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大米價格分別上升98.2%、24.6%、79.1%、20.2%,但同期的內地糧價上漲了5.7%。可以看出,如果說國際糧價的上漲是在「大踏步前進」的話,則內地糧價還是在「小步而行」階段。

稻穀供應上升需求下降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7年內地糧食總產量達到50,150萬噸,其中,稻穀總產量預計為18,650萬噸,較上年增長2.15%;而從需求看,稻米口糧消費呈現下降態勢,預計07年內地稻穀消費量18,350萬噸,同比減少1%,其中口糧消費約為15,500萬噸。

儲備糧庫存多世界1倍

 2003年前後,內地糧食大量減產,並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糧食儲備庫。到目前為止,內地共有521個中儲糧直屬儲備糧庫,加上委托儲備的糧庫,承擔糧食儲備任務的糧庫約1,600家,儲備糧食約1,200億斤。內地現有1.5億至2億噸的儲備糧,庫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1倍。

自足率高 大米淨出口

 由於自足率超高,內地糧食市場與國際市場形成基本隔絕狀態。摩通在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中也指出,中國農產品進口依存度很低,去年進口大米與大米總消費之比僅為0.3%,而小麥進口比例非常低,且集中在個別品種。

 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份,內地出口大米13.8萬噸,同比增49.8%;進口大米10.2萬噸,同比增22.6%;累計淨出口大米3.6萬噸。

 當前內地大部分地區的稻米價格趨穩,局部小幅波動,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米價微降的情況。

中央出手 兩提稻穀收購價

 從去年底開始,內地農資價格出現持續走高態勢。針對這種情況,國務院在近日召開的全國農業和糧食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今年預算安排「三農」投入5,625億元基礎上,中央財政再增加252.5億元投入,主要直接補貼給農民,其中種糧農民農資綜合直補資金將再增加156億元,意味著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的種糧農民農資綜合直補將達到638億元,比去年增加362億元,增長131%。據悉,今年平均每畝農資綜合補貼將比去年增加23元,達到40元。

農民農資補貼金增131%

 此外,運用價格槓桿提高糧食的收購價格也是宏觀調控的重要舉措。2月8日,內地公布了2008年稻穀和小麥最低收購價。而到3月30日,收購價再次被提高,兩次累計稻穀最低收購價提高9%至10%,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提高4%至7%。

稻穀最低收購價提高10%

 中國水稻專家袁隆平院士曾對媒體表示,「國家提高最低保護價,直接受益者是農民,建議將糧食最低保護價提高到每百斤100元以上。」

內地糧價歷3次升跌潮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盧鋒指出,國際因素對內地糧價至今影響不大,數據並指出,自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糧食供求和價格經歷了3個運行周期。

 95年糧價達到階段性高峰並出現第3次相對供大於求,伴隨產量、進口和庫存大量增加,90年代後期糧價幾年來持續下降,世紀之交在低谷徘徊。

03年起上漲至今

 糧食供求關係到03年才開始發生階段性轉折,市場糧價開始反彈,目前糧價仍處於本輪周期上漲通道,然而最大幅度上漲發生在03年底和04年上半年,05年前後還有所下降,3種穀物價格在06和07年分別上漲8%左右。

 近年尚屬溫和的糧價上漲,對一般物價影響實際比較有限。

商品資源基金 今年跑贏大市

 【本報訊】(記者 林德芬)美國次按爆發後,資金相繼從股市、債券和貨幣市場,流入農產品市場,令與農產品有關的基金頓成投資產品大熱,本港現時市面上有8隻與農產品有關的商品基金,包括巴克萊—商品大王指數基金、霸菱能源及商品期貨基金、領先農產品基金、領先商品ETF、施羅德農業基金、JF五行基金、施羅德商品基金及DWS環球神農基金,當中以霸菱能源及商品期貨基金的回報最高,本年迄今達15.5%。

商品大王:再升多10年

 根據基金評級機構晨星(亞洲)最新數據顯示,過去3個月表現最突出的十大基金,幾乎全由商品基金或資源類基金奪得,包括霸菱能源及商品期貨基金、巴克萊—商品大王指數基金及領先商品ETF,反映商品有市有價,走勢凌厲。

 有「商品大王」之稱的羅傑斯亦大膽預測,商品牛市可延續到2018年,即距今商品還有10年的上升時間。

高盛:看好玉米大豆

 市場人士繼續看好玉米和大豆,例如高盛及大摩皆建議投資者趁低吸納,認為價格下跌的風險有限。其中高盛建議投資者考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09年底的玉米長倉及維持大豆長倉,指出看好玉米是基於周期性因素,該行認為,去年美國的玉米庫存比去年減少7.7%,是1995/96年以來的新低,全球庫存更跌10.1%,是70年代以來的新低,並預期2008/09美國和全球的玉米庫存量將繼續處於低位。

農產品相關商品基金表現

基金名稱         本年迄今  1年  3年

霸菱能源及商品期貨基金   15.5% 42.8%  8.0%

領先商品ETF        14.5%  —   —

巴克萊—商品大王指數基金  11.7%  —   —

施羅德商品基金       10.6% 37.5%  —

施羅德農業基金       9.5%  37.7%  —

DWS環球神農基金     -1.9%  17.0%  —

領先農產品基金       —   —    —

JF五行基金         —   —    —

資料來源:晨星(亞洲)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