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污水處理淨化後的再造水,經獨立管道運往沖廁水箱。 本報記者潘政祁 攝
【本報訊】國際污水淨化技術成熟,再造水水質能與東江水媲美,成本方面也具競爭力。經處理的污水,再額外接受一重淨化後便成為再生水,這個額外工序每處理1立方米,費用低至1元起,水質事務諮詢委員會主席何建宗(見圖)認為,若多花1元便能用作沖廁,其經濟效益總較以4元購買東江水沖廁為高。
污水經二或三級處理,再接受額外一重淨化,便成為可用作沖廁的再生水。三級處理成本為每立方米6元,額外的一重淨化成本是每立方米1元;而二級處理每立方米污水成本是2.5元,再接受成本4.5元的額外淨化,才能成為再造水。何建宗表示,將污水變成再造水,每立方米的額外處理費用介乎1至4.5元,這開支與以東江水4元的來價接近,也遠低成本過7、8元的海水化淡水。雖然鹹水沖廁成本更低,但他認為,鹹水沖廁會傷及喉管,衛生較差。
鹹水傷喉管衛生較差
本港每人每日用水量多達140公升,遠較全球平均每人每日50公升用水量為多。何建宗表示,本港飲用食水的比例,遠較洗滌、灌溉和沖廁來得少,建議應在新發展區開設食水管和再造水管,減輕對天然水資源的壓力。他又稱,市民始終對污水再用存有戒心,即使可做到飲用,現階段不宜把再造水發展至飲用水平。
縱然再造水不論水質、成本均理想,但要飲用仍存極大的心理關口。渠務署助理署長戴德謙表示,再造水技術不存問題,但市民難免有戒心,暫只可探討如何取替以食水沖廁,減低對整體淡水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