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過往實施的出口導向戰略,促成巨額外貿順差。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封小雲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一直實施出口導向戰略、發達國家對華進口實施限制、加入WTO後中國不公平貿易待遇減少、世界看好中國經濟不斷擴大在華投資,這四個方面因素促成了中國貿易順差的持續擴大。
封小雲分析,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面臨著資金匱乏、技術落後、國內市場尚未建立等殘酷現實,當時僅有的優勢是擁有低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所以,在對外開放國策的指導下,中央確立了以出口加工製造為主導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相應之下,諸如兩免三減半等吸引外資優惠政策的實施,使加工貿易類型的外商投資大幅進入中國,並佔據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大頭。而配套實施的出口退稅等鼓勵出口的政策,又進一步擴大了出口的規模。
政策優惠 外資蜂擁入境
與此同時,以歐美等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對高新技術及設備出口到中國進行嚴格限制,而這類產品通常價款非常高昂,極大地降低了中國進口貿易額,導致中國進口增幅不及出口增幅,逐漸拉大貿易順差。
緊接著,2001年12月中國成功加入WTO,市場經濟地位被一些成員國確認,受到的歧視待遇有所減少;2005年1月1日,歐盟、美國等取消對中國紡織品配額的限制,對中國的市場准入的加大,使中國優勢較大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有了更大的市場份額,這也刺激了出口的快速增長。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又使各國紛紛看好中國的經濟前景,世界500強大舉進入中國的同時,各種中小外資企業也相繼入駐中國,增大對中國的投資,而他們的投資又構成我國出口的半壁江山,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不斷提高。」封小雲如是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