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於去年成功躋身全球第二大的跨境上市中心,智經研究中心昨發表一份關於香港跨境上市集資活動研究報告指,本港上市客源極為狹窄;只承認極少數認可司法管轄地;主板及創業板的上市審批過程及部分規則過嚴兼門檻高。為此報告建議本港考慮採納「買者自負」模式,及研究類似英國另類投資市場(AIM)的模式,重新調配資源加強執法及規管力度,開拓上市客源。藉此優化上市體制應付外來競爭,來強化本港集資中心地位。
報告指出,香港上市客源狹窄,內地註冊企業,佔跨境上市集資金額的99%。上市審批過程太嚴,又只承認6個認可司法管轄註冊地,傾向保證上市公司品質,創業板市場上市程序冗長,創業板失去孕育新發展企業的功能。
倡「買者自負」 披露為主
智經研究中心理事兼研究小組召集人李金鴻表示,促請審批上市當局在審批中小企上市時棄用「品質保證」的上市審批模式,反而應如其他國際金融中心以披露為主,及「買者自負」的模式,讓市場自行衡量投資風險。
續以「中國概念」作賣點
他並認為,本港可繼續以「中國概念」作賣點,並可深入研究一可供A股及H股同步上市的審批框架,考慮與上海交易所建立戰略聯盟,以及與深交所合作為有增長潛力的企業,發展全新的上市平台。並且擴大本港上市客源,如引入亞洲以外的新興市場俄羅斯等地企業來港上市。
港交所表示將深入研究
對於智經報告提出的建議,港交所昨回應指,同意香港能否維持其作為集資樞紐地位至為重要,認同所有必須處理,以讓本港維持及發展其活躍證券市場的問題,未來數周會深入研究報告,並與交易所各方面權益人交換意見。
增競爭力非僅靠放寬規則
港交所又指,報告建議本港嘗試改變若干常規做法及規例,以鞏固港作為上市集資樞紐,關鍵在於如何能達此目的,並維持及增加投資者對港信心。港交所同意智經研究中心意見,但不相信單靠接納上市申請時寬鬆一點便可收效,要締造理想生態,還有其他重要的基石須先行奠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