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耗能少、回報大的知識型經濟,成為現今珠三角產業調整的方向。
本月初,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加工貿易類企業聚集度最高的東莞調研時,高調表示「東莞今天不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明天就要被產業結構所調整」。這被業界喻為是加速產業結構調整的標誌性口號。
年初,汪洋率粵省一眾高層赴長三角考察時,稱讚阿里巴巴的負責人馬雲是「浙江一個寶」。而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更是兩次感歎「上海為何留不住馬雲」。上海、廣東的書記先後稱讚馬雲,業界認為這是馬雲和阿里巴巴所代表的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被肯定。這種發展模式,代表注重知識、耗能少、污染小、回報大的經營模式。而「馬雲現象」恰恰是廣東當下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目標所在;因此「馬雲現象」是廣東有關當局欲破解產業轉型困局,而必須借鑑學習的一種發展模式。
產業升級 降外貿依存度
北京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分析指出,廣東在過去倚重加工貿易,而這個道路是勞動力密集又容易造成污染,所以必須求新的發展,而馬雲所代表的新型網絡經濟則更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理念,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未來經濟的一種方向。
與此相呼應的是,廣東省政府日前頒佈的《2008年省政府工作要點》中,「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被赫然擺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不僅如此,在《廣東省2008年財政預算案(草案)》中也顯示,在2008年省級財政總支出1,156.22億元中,用於促進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支出為40.64億元,佔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