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4月1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10日求診7次 溝藥害死7歲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4-19]
放大圖片

 ■流感爆發期間,學生上學前都要經過體溫檢測。 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梁嘉儀)流感襲港,市民不斷換醫生,亂服處方藥更會致命。調查3名兒童疑感染流感死亡的專家小組調查報告昨天出爐,報告指出,7歲男童羅浩明的死因直接與流感有關,致命元兇不是毒性變強的「惡菌」,而是他多次求診,10天向醫生求診7次,服用多種相類似的藥物,「溝藥」之下導致病情加重而死亡。報告亦反駁醫護人員出現疏忽,但指臨床診斷可以作出改善。

 調查幼童感染流感死亡專家小組主席袁國勇表示,3名小童的死,其中羅浩明的死與感染流感有直接關係。他因感染H1N1甲型流感病毒引致急性壞死性腦病,心臟及呼吸停頓而死。而3歲女童何寶宜有先天性心臟變異,可能因感染H3N2甲型流感病毒誘發出缺陷而猝死。2歲男童柯浩楊則在體內沒有任何病毒、細菌下因急性心肌炎而死。

唯羅浩明死因與流感有關

 對於羅浩明,報告指出,他在短時間內兩次感染流感,首先是H3N2甲型流感,其後是H1N1甲型流感病毒。最後他因為H1N1流感病毒引致腦部腫脹嚴重,腦部的炎症指數超標20倍,大腦摺紋也差不多不見,最終因急性壞死性腦病,呼吸停頓死亡。

 袁說,因流感引致急性壞死性腦病的機會甚低,但若出現便可視作危險情況。參考日本情況,出現此併發症後,有1/3病人會死亡,1/3人會永久性腦傷殘。而與美國比較,本港因流感引致腦神經併發症的機會高60倍,與日本類似。

 袁補充,由於羅浩明本身有中度至嚴重哮喘病,所以患流感期間仍需服食類固醇。其父母亦因關心浩明病情,在短短10天內求診7次,服用多種同類藥物,未必對症下藥治療疾病,反而可能延醫,加重病情。

3歲女童患先天性心律不齊

 他批評,本港市民的「多藥文化」,未必對香港人有好處。他建議病人要多休息,才是治病的最好方法。他亦建議醫生若遇到有病人因同一疾病重複求診,可考慮讓患者入院;並建議醫生按病人需要釐定劑量,以及處方時應列明藥名,避免重複開列同類藥物。

 另外,3歲女童何寶宜,因心臟先天構造異常,心臟冠狀動脈有一段部位異常地藏在心肌內,當心臟收縮時會壓迫血管導致心律不齊。加上她染上H3N2甲型流感病毒後,服食多種用來止咳止嘔的抗組織胺藥物,可能因此誘發其先天性心律不齊症狀而猝死。

同一疾病重複求診者應入院

 兒科醫生梁赤華表示:小童前往求醫時,醫生會以聽筒聽取小童的心跳,一旦發現心跳聲不整齊,便會為其做心電圖,了解情況。他說,一般而言,抗鼻水及止嘔藥物並非引發心律不齊的主要原因,因為一般的收鼻水藥,服後的副作用只是眼睏,但不排除一些極速收鼻水藥由於有刺激作用,因此會加速心跳,至於一些人在屙嘔後會電解質失調,也有機會引發心律不齊。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表示,政府感謝專家小組過去一個月的工作,盡力調查3名出現發燒症狀的小童死亡個案。醫管局則向三名逝世病童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而有關的公立醫院,屯門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會繼續與家人保持聯繫和溝通,提供所需協助。該3宗個案會由死因裁判官進一步跟進調查。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