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1990,國臨困境 浦東開發吹號角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4-22]
放大圖片

 ■「開發開放浦東」是鄧小平在1990年首倡。圖為鄧小平1992年視察浦東。

■本報上海新聞中心記者:鄔鳴飛、唐湛嫣、畢方方、何靈芝

 編者按:2008,中國改革開放三十而立。這30年來,從閉關鎖國到對外開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國民經濟臨近崩潰到經濟總量位列全球第三,中國人走過了一條前人從來沒有走過的路,創下了舉世公認的人間奇跡。

 從今天起,本報陸續推出《30年,我們這樣走過》大型報道系列,與讀者一道回顧這30年風雨不斷,艱險相隨的征途。《浦東開發18年》,是這一系列的第一輯,因為,18年前的4月18日,正是北京風波尚未完全平息,改革開放遭遇嚴重困難的時刻,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宣佈開發開放浦東,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掀開了全新的一頁。

那是1990年春節,剛從領導崗位退下來的鄧小平,在與上海人民共度新春佳節時,發現上海經濟發展的步伐慢了,上海人臉上的愁雲多了。

 上海當時仍然擔當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後衛」。當改革巨潮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地奔湧之際,作為中國經濟「長子」的上海,由於絕大部分財政收入上繳國庫,致使自身的建設欠債頗多。全市200萬戶城市居民中,竟有近90萬戶住房困難,其中人均居住面積不足4平方米的有21.6萬戶。住房緊張、交通擁擠和環境污染,是當時上海的「三大爆炸性問題」。

風波 制裁 外資現負增長

 鄧小平牽掛著上海人民,更思考著中國的未來。此時,國家也面臨新考驗:1988年的經濟過熱和漲價導致罕見的搶購風潮,中央開始「治理整頓」,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GDP增長速度放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借1989年春夏北京政治風波之機,對中國百般制裁,使當年全國實際利用外資出現負增長。

 在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國內穩定及國際關係同時遭遇困難的時刻,鄧小平毫不猶豫地提出:「要把進一步開放的旗幟打出去,要有點勇氣……現在國際上擔心我們會收,我們就要做幾件事情,表明我們改革開放的政策不變,而且要進一步改革開放。」為此,他把目光投向上海浦東。

 回到北京,鄧小平對中央幾位負責人說,我已經退下來了,但還有幾件事,我還要說一下,其中之一就是上海浦東的開放,你們要多關心。

 中央隨即委派國務委員兼國家計委主任鄒家華、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率相關官員和專家學者,先後到上海考察、研究和論證,迅速形成了《關於上海浦東開發幾個問題的匯報提綱》。

 1990年4月12日,時任總書記江澤民主持政治局會議,原則通過了國務院提交的浦東開發方案。

 4月18日,時任總理李鵬在上海大眾汽車公司成立5周年大會上宣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

 上海市決策層迅速響應,制定了「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開發方針。

鄧公:抓緊開發 直到建成

 自從浦東開發開放拉開序幕,鄧小平始終關注著它的進程。

 1991年2月18日,鄧小平再次到上海過春節。由於當時浦東沒有接待的酒店,只好請鄧小平來到浦西的新錦江大酒店41層旋轉餐廳。餐廳裡擺放著浦東開發模型,掛著上海和浦東新區兩張地圖。

 這一次,鄧小平對浦東開發談得更多了。他對上海市的負責人說:「浦東如果像深圳經濟特區那樣,早幾年開發就好了。開發浦東,這個影響就大了,不只是浦東的問題,是關係上海發展的問題,是利用上海這個基地發展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問題。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

 1992年,年近九旬的鄧小平依然關心浦東開發。在赴南方視察途經上海時,他再次鼓勵上海幹部:「浦東開發比深圳晚,但起點可以更高,我相信可以後來居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