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海灣資本暗湧上海樓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5-06]
放大圖片

 ■上海的樓市吸引了大批中東富商。

 作為內地最大的經濟城市,上海成為大批中東資本公司佈局中國戰略的首要落子之處。來自中東的地產開發商懷揣大筆油元,頻繁接洽政府部門及中介機構,對進軍上海樓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業內人士預計,憑借其豐富的項目開發經驗和雄厚的資金實力,中東將成為繼香港和新加坡之後又一支上海地產開發的境外主力「軍團」。

駐紮上海覓商機

 除了通過中介機構物色項目,更有中東地產公司直接在上海扎根,以此為據點實踐其在中國的長期發展戰略。2006年7月,中東最大的上市房地產開發商迪拜Emaar公司啟動了其位於上海外灘久事大廈的辦事處,公司總裁穆罕默德.阿里.阿巴爾(Mohamed Ali Alabbar)表達了其雄心勃勃的「中國戰略」,宣佈正式進軍中國。他表示,奧運會和世博會令中國市場充滿吸引力,Emaar計劃在北京和上海興建大型現代生活社區,包括住宅、健身中心、學校、購物中心等等。

 雖然中東公司對中國的投資熱情已呈現「井噴」之勢,但業內人士也指出,以成交量而論,中東資本在各種國外基金中並不突出。主要的限制因素來自國家宏調「限外令」和中東公司本身的「水土不服」。葉建成表示,自國家出台關於外資投資內地房地產的限制性文件後,一定程度上迫使中東資金放緩了在內地的投資腳步。而大多數中東公司本身對於中國市場和法規也不了解,尚處於探索磨合期,難免影響其與政府進行項目談判時的效率。

投資效率待磨合

 不過,業內仍然對中東資本在中國樓市的前景抱樂觀態度。何恩凱認為,長期來看,中國政府對外資進入樓市的「限制令」並不會打擊中東公司的投資熱情。「在全球樓市都不太景氣的大背景下,中國對中東資金仍然極具吸引力。」而有充足油元和強大開發團隊做保證,中東有望成為繼香港和新加坡之後,又一支在中國內地崛起的開發力量。  ■本報上海新聞中心記者 何靈芝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