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圖:本報記者俞瑾
在這個什麼都追逐求新求變的時代,總有一些東西頑固存在,甚至歷久彌新。風水,正是其中之一。在近日於武漢揭幕的「第四屆華中旅遊博覽會」上,本報記者隨團考察了湖北省的三大世界遺產──明顯陵、武當山、古隆中,每到一處,都讓人感受到古人幾百近千年來「道法自然」的建築智慧,以及「天人合一」的風水哲學。
作為今次考察的主要景點,明顯陵位於湖北鍾祥市城東北7.5公里的純德山,距離武漢約4個多小時的車程,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父親恭睿獻皇帝朱祐杬、母親章聖皇太后的合葬墓。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內外明塘 聚集龍氣
走近這處距今有489年歷史、佔地183.13公頃(相當於9.6個香港維園)的皇家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棟前後座次的紅牆黃瓦的城樓型建築,第一棟「城樓」名曰「新紅門」,是顯陵的入口。它的前方是一泓倒映著天光雲影的圓形池塘,直徑約有近百米,因處在風水術中明堂的方位,被稱為「外明塘」。而在顯陵的最深處,還有一處直徑略小的「內明塘」,兩處水塘交相呼應,作用為聚集龍氣。
穿過新紅門,就是一條蜿蜒千米的神道,一塊塊青石壘就,兩側鑲嵌鵝卵石,就像一片片龍鱗。神道一路串起一條九曲迴環的御河,在河與神道的交匯處,依次是五座御橋,一九一五,暗含「九五至尊」之意。
除了串起五座御橋,神道從外到內還依此貫穿新紅門、舊紅門、御碑樓、欞星門、內明塘、欞恩殿、明樓等幾重建築,站在任意一重建築朝裡望,都能看見其餘幾重建築層層遞進於拱門之間。
負陰抱陽 神龍擺尾
自古以來,華人就講究建築的風水陰陽,帝王陵墓更是講究「腳踏川,背靠山,文武百官兩邊站」的佈局。負陰抱陽、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的顯陵,更可謂風水學的經典案例。
登上位於顯陵最內的,也就是供奉恭睿獻皇帝碑陵的明堂,陵園全景盡收眼底。細心一點就會發現,所有建築依山漸次布列並非在一條直線上,整條龍鱗神道就像一條巨龍,明堂是龍頭,最遠處的新紅門是龍尾,整體呈現出兩頭蜿蜒,中間筆直的形態,宛如神龍擺尾於山巒疊嶂間。
另一方面,如果說神道是一條旱龍,那九曲御河就是一條水龍,二龍交匯於內外明塘,又稱「二龍戲珠」,此種設計在明陵中堪稱獨一無二。據說,由於風水上佳,內明塘的水自明代以來,就是「雨天不漲,旱時不乾」。直到今天,人們也不知道池塘的水源來自何方。
雖然地處偏僻,但由於這構思精妙的佈局,顯陵的香火一直比較旺盛,明樓前的高香常年香煙裊裊,讓人彷彿置身400年前那場盛大典禮中,自己只是天地間一粒渺渺微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