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專家揭密 來自台灣華嚴學會的海雲繼夢法師(圖)28日就寶塔製作年代和地點提出新觀點。他認為該塔應在唐代宗與唐文宗之間,即公元726-840年間,被安西節度使安奉,用以鎮邊西的聖物,地點應在敦煌石窟中,或安西都護府之所在地。即為安定邊西吐蕃之亂後,所立的安邦鎮國之寶。他認為,此五塔的結構,正表達了佛教密宗中重重無盡的金胎合曼思想,較之法門寺的寶函(指裝載佛教聖物的匣子),以錫杖及捧真身菩薩的表達方式,更具說服力,堪稱「中國佛教思想史的活化石」。
法師:唐代鎮國之寶
著名密教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所研究員羅炤認為,從寶塔上上方有釋迦牟尼涅槃像,因此最裡面的金塔內極可能存有佛祖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佛祖舍利曾被分成多份,在八個國家建塔供奉。該五重寶塔在流失海外之前,很可能就來自古代分得舍利的一座古代寺廟。
主持發掘法門寺唐代地宮、見證佛指舍利出土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韓偉認為,五重舍利塔無疑就是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塔。一則舍利塔的套裝層數達五重之多,與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安放真身舍利容器重數相同;二則寶塔上有多處釋迦牟尼的涅槃圖;三則銀鎏金塔與金塔包裹以銀絲串綴珍珠的「天網」或「因陀羅網」,這是佛教考古史上填補空白的重大發現。
龍門石窟研究所原所長溫玉成教授表示,寶塔有突出的遼文化特徵,其時間應早於北宋,出土地點應在內蒙古赤峰到遼西潮陽一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