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歐式風格建築隨處可見
【本報駐黑龍江記者 白文波】哈爾濱文化市場呈現的繁榮,折射出的是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現實。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局面雖然還發揮作用,但經濟推動文化產業的力量也不可小視,資本與文化的融合,既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文化市場發展的需要。
過去企業都是從滿足市民的使用角度出發,即柴米油鹽。現在,市民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後,精神需求被提到重要位置。於是商業企業對文化的建設加強了,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投入了包括智力、財力等多方面力量。除了文化演出之外,圖書、影視、戲劇等文化投資也開始發展。商業競爭進入到精神文化建設的配套同步發展階段。商業資本熱衷文化投資,並不是源於慷慨、肯做虧本買賣、願意賠本賺吆喝,而是為自身發展邁出的明智健康的一步。企業不單賣東西,更為市民的休閒場所,市民娛樂支出的逐年增長,也充分證明了文化可以向市場要效益。
哈爾濱市政府也認識到了文化產業的商業化發展趨勢,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投資3000萬元建設的萬達國際影城、投資1200萬元建設的華臣影城等四個新建電影放影城,社會資本投資的項目佔哈爾濱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50%左右。2007年上演的歌舞劇《蝶》是由哈爾濱松雷集團投資6000萬元打造的,《蝶》轟動全國除了有票房收入之外,松雷集團還收穫了「蝶之尚」品牌服飾等衍生產品和對文化產品商業化運作的經驗。由於《蝶》的翩翩起舞,哈爾濱有更多的企業在文化產業投資上大膽嘗試,哈爾濱文化產業的「蝴蝶效應」開始顯現。
對社會文化產業而言,經濟基礎是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夥伴,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支撐。文化的商業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