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消費文化膨脹和享樂主意的影響下,不少青少年都難以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念,累積負債、過度消費、追求名牌等情況在學校中更時有出現。為加強理財教育,香港保險業聯會聯同小童群益會編訂了全港首份「財商教案」,於本學年初在8間中小學試教情況成效理想,有7成學生表示,可將課程所學到「先儲蓄,後消費」及「精明消費」等觀念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有關課程將繼續在中小學推廣,希望下學年參加學校增至25間。
學懂「金錢正確用途」
根據參與計劃的1,196名中小學生所作的問卷調查,約有8成人對課程感到滿意,7成學生表示可將課程所學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問卷亦反映,參與中學生認為通過課程可以學到包括「理財的重要」、「需要儲蓄,為未來生活作準備」及「先儲蓄,後消費的好處」等重要觀點。而小學生的最大收穫則是養成了「需要精明消費,減少花費」、「金錢的正確用途」及「理財的重要」等觀念。
初中生捐零用錢賑災
完成課程的東華三院邱金元中學中一生葉韞充表示,從前消費都隨心所欲,曾經試過要求父母買一副400元的立體棋後就將其置於家中不理,「但參加課程後,通過撰寫日誌,認識到家裡電費水費等開支都十分龐大,因此現在每月都會儲蓄一筆零用錢,希望可以為家人減輕負擔。」葉亦表示,成功控制消費和有效儲蓄後他更能參與慈善,在本次四川地震賑災中便捐出了150元的零用錢。
小童群益會督導主任楊錫豪表示,本港青少年由於長期缺乏理財教育,未能培養良好的金錢觀念。他舉例指:「在課程初期發現有高中生取巧地向超過20位同班同學借錢,因為每次只借5元,數目不大,所以從不歸還;亦有部分學校攀比成風,不少女生會以幾千元購買名牌手袋當書包用。」他強調,以上現象及本次調查的結果都反映,理財教育應及早於中小學進行,讓下一代能於消費、儲蓄及投資三方面均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