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前排右一)在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前排右二)、省長李鴻忠(二排中)和孝感市委書記黃關春(前排左二)陪同下考察湖北。
華中農業大學李志平曾撰文分析新產業在湖北可享受的三大增益空間。一是產業結構的配套收益。由於歷史的原因,沿海地區的重工業基礎薄弱,這種「先天不足」的產業結構制約作用在發展初期尚可通過一定途徑彌補,但是到了後期,產品的更新換代和消費需求的個性化和規模化對重工業和裝備製造業依賴性愈見明顯,沿海產業開始捉襟見肘。但重工業和裝備製造業正是湖北苦心經營多年的、在全國影響很大的支柱產業,譬如東風汽車、武漢鋼鐵等特大型企業。就是一些多年經營不善的國有企業的一些設備和技術也明顯好於沿海地區的經營良好的民營企業。
教育大省 全國第一
其次,新產業在湖北可享受科教資源帶來的轉化收益。湖北是教育大省,是在全國範圍內高校和人才雲集之地,科技資源十分豐富。僅僅武漢就有普通本科院校33所,重點學科65個,兩院院士49人,在校學生有76萬人,居全國第一。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的言論對此做了很好的註腳,他說:「富士康到武漢,不是簡單地把產業搬過來,而是把科技之根移植到武漢。」
最後,武漢城市圈可獲得改革試驗權、取得政策探索自主權所帶來的新增收益。有人說,創新帶來的價值,比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更能促進經濟發展。另外,武漢城市圈要建立統一的大氣、水土流失、環境保護等標準,實現環境基礎設施共享,也有利於加工貿易企業的節約治理污染成本和增加環境收益,特別是對於像存在紡織印染、加工清洗等工序的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