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耀成(中)表示,回收量不足與原材料價格上升有關。本報記者嚴敏慧 攝
【本報訊】(記者 嚴敏慧)由環境保護署發起、電器及電子設備回收協會舉辦的「電腦回收計劃」推行半年,共收到10,802件舊電腦產品,難以做到每年回收5萬件產品的目標,更因承辦商未有處理化學廢物的技術及牌照,回收的2,429件傳統顯像管電腦屏幕,只能存放在倉庫內,最快要年底新工場落成後始能處理。
承辦商萬事俱備 只欠牌照
協會會長張耀成表示,計劃首2年每年回收目標為5萬件電腦產品,但目前只回收到萬餘件產品,其中以桌上型電腦數目最多(4,027件),其次為打印機(2,789件)。他解釋,石油格價上升,原材料如塑膠、金屬及鋼鐵等價錢上升,「收買佬」願意回收以圖利,且電腦界一直存在二手市場,使回收量不足。
對於早前有報通指回收承辦商俐通集團,未有處理電腦廢物牌照。張耀成表示,顯像管需加入鉛令輻射降低,作回收處理時需另行處理,但因俐通集團沒有相關牌照,傳統顯像管電腦屏幕未能分解處理,現時電腦屏幕是存放於工場貨倉,待俐通集團獲發牌照及新廠房落成後便能作進一步處理。
俐通環保健康及安全經理劉祺聰表示,向環保署申請的化學廢物處理牌照已進入最後審批階段,預計下月會獲簽發,屆時可於粉嶺的回收工場作「乾處理」,即把顯像管切割,吸去內裡的螢光粉,再把前屏幕玻璃等作回收處置。至於位於環保園的新廠房將於8月興建,年底便可把顯像管淨化玻璃循環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