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GMS第二次領導人會議上,各國領導人通過了《昆明宣言》,並共同表示:應對全球化挑戰並從中受益,實現發展,消除貧困,是各國面臨的重要課題。
——經濟論壇助破冰 力推「空道」變「走廊」
本報駐雲南記者羅斯昆明報道
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中,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等區域經濟正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並正日趨增強。同時,自由貿易協定、尤其是發達國家間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對中國和東盟經濟的發展也構成了嚴峻挑戰。半個世紀以來,雖然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成效顯著,但同時,相互間的貿易和投資比例不高;產業結構互補性較差,出口產品較為單一、雷同;合理的區域性國際分工遠未形成。面對其它經濟板塊的競爭,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意識到:國際多邊合作機制中缺少亞洲板塊聲音。
為此,雲南省社科院研究員陳鐵軍提出倡議: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應以「聯合」為要義,集聚更多生產要素在域內自由流動,構築集群優勢,在越來越強調區域合作的世界經濟大潮中,爭取「發聲」。
困局一:內部合作緩 資金成「短板」
在經濟全球化引發新的產業轉移和國際分工格局調整影響下,雖然世界經濟連續6年持續較快增長,但也出現了一些能源和資源大國加強價格干預和保護,部分資源產品的供給被少數跨國公司壟斷,國際能源、資源和部分大宗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作為全球產大米最集中區域,也是世界最主要的大米出口區域(泰國、越南分居世界大米出口第一、第二位),GMS憑借其豐富的生物、礦產、水能等資源,成為世界各大資本關注和投資的焦點。」陳鐵軍說。
但他同時也表示,雖然國際資本青睞有加,GMS內部合作卻前行趨緩:在東西、南北、南部3條交通走廊基本形成的同時,GMS卻面臨將互聯互通轉化為競爭力的壓力;隨著合作方形成統一的區域發展戰略框架,一系列核心項目進入議事日程,資金卻成為最大「短板」……
困局二:通道互動難 經濟效益欠佳
「對於商務來說,時間有時便是第一戰機。」港人黃子梁投資的昆曼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位於泰國湄公河岸邊,立足於抓住昆(明)曼(谷)國際公路商機的他簡單估算了一下:一批貨物從昆明發往泰國曼谷,現在採用水陸聯運方式用時四天,而如果通過陸路運輸,順利的話兩天可抵達。
早前有泰國官員預測,昆曼公路全線貫通,每天將有2000輛均載重20噸的卡車在公路上飛馳。然而,隨著昆曼公路中國段、老撾段同在3月底先後通車,這條跨國公路卻遠遠沒有達到黃子梁等沿線商人的預期。
「許多學者把會曬大橋未通車看成昆曼公路未顯現『黃金效益』、成為空道的原因。但在我看來,通道走廊要轉變為經濟通道,需要一個決定因素:激活沿線地區經濟。」陳鐵軍分析,昆明至曼谷之間的1800公里,中間的老撾是欠發達國家,僅靠昆明與曼谷兩個點進行互動,一是交易成本太高,二是兩個點之間缺乏廣泛的輻射地區,兩個點之間的經濟便很難聯結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