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內地應建立災害預防機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6-27]

單仲偕 立法會議員

 近半年以來,中國各地持續受到異常天氣的影響,包括在農曆新年期間,中國南方省份廣泛地區的特大雪災,以及在本月中,雲南、貴州、湖南、江西、福建、廣西、廣東等省份出現的持續暴雨,造成數以十億計人民幣的經濟損失。不少氣象專家指出,內地年初發生的雪災及本月的暴雨均與「拉尼娜」(La Nina,又稱反聖嬰現象)有關。同時他們亦預期今年華南地區的颱風會較往年為多。

缺乏完善的防災及應變措施

 筆者並非氣象專家,因此無意在此討論或驗證「拉尼娜」現象如何導致內地今年的異常氣候。相反,筆者希望帶出的是,無論是雪災,還是水災,內地都缺乏完善的防止災害及應變措施。就以水災為例,其實每年的五、六月,長江流域都會出現汛情,而南方沿海省份則會受颱風影響而大量降雨。但內地各省、市在處理水災問題上卻似乎未有大的改進。

 筆者翻查一些研究內地城市設計的資料,發現多數內地城鎮的排水系統並不足以應付短時間內大量降雨。即使是首都北京,亦只能抵禦五年一遇的洪水,與其他已發展地區的設計標準相去甚遠(外國一般城市排水系統設計是可抵禦百年一遇的洪水)。筆者認為,內地各省市必須重新檢視排水系統,以及制定相關的完善防止污染排水道法規。

加強環保力度 維持生態平衡

 另一個問題是源於內地對環境保護的不力。內地在過去四十年,基於開發水力發電的緣故,共建成了八萬五千座中、大型水庫,修建了三萬多座水閘。不過由於防洪標準低,加上年久失修,對防治洪水的成效有限。

 同時,各省市為了經濟發展,大量砍伐樹木及填湖造地,亦有不法商人擅自從河床挖沙,從而令水土大量流失。據統計,由於黃河上游林木遭到毀壞性的破壞,每年平均有四億噸泥沙淤積在黃河河道內,河床每年平均抬高零點一米。河床升高的後果就是令沿河的城鎮更易被洪水淹浸。筆者建議,內地政府應加強保護沿岸的林木,禁止黃河、長江流域沿岸的樹木開採,以及透過植林等改善水土流失維持生態平衡。

 最後,內地省、市政府對於災害的態度似乎仍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政策,絕少從預防災害的角度著手。因此,我們每年在電視上看到的仍是武警及解放軍在用人手堆沙包的景象。筆者期望,在吸收今年雪災及水災的教訓後,內地政府能從城市設計,以及環境保護工作等方面著手,減少自然災害對民眾的影響。(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