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美軍航空母艦行經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 資料圖片
以色列近日對伊朗劍拔弩張,攻伊之說傳得火熱,但實際以色列有否這能力,及能否承受伴隨的巨大政經代價,則仍然存疑。
雖然說以色列的目標是伊朗的核設施,但為防期間遭攻擊,亦需攻擊真主黨游擊隊、哈馬斯武裝分子、甚至敘利亞的導彈陣地,將需連續2至3天,每天進行數百次飛行任務。即使以色列真有能力這樣做,但若事前未能獲准飛越附近國家及美國等盟友的領空,將不能成事。
以色列的主要城市及重要的迪莫納核設施等,亦很可能遭伊朗利用持有的50至150支「流星3型」中程導彈還擊。另外,以色列是否願意付出「令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這『死敵』連任」的代價,亦是左右會否開戰的因素。由於一旦開戰油價將可能升一倍甚至兩倍,國際社會會否坐視不理亦是問題。 ■國際安全及關係網絡(ISN)網站/《觀察家報》/路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