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7月13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海定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反叛梁美芬 學包容闖政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7-13]
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 郭曉樂

 由法律學者到為民請命落手滅鼠患,由大學課室到走入群眾成為區議員,西九新動力主席梁美芬從小到大,與家人無論是對生活的看法,乃至政治理念,都可謂南轅北轍。但時間可以改變一切,學會包容,自可互為影響、彼此體諒。而膽敢隻身闖入政界,不但要有廣闊胸襟,還須幾分不懼江湖風險的勇氣。她生長於一個極度保守的大家庭,本人卻因而慣於反抗,敢於挑戰封建、突破傳統。然而,過程中卻也領略了「包容」的重要。政治就是「多元化」,如果「堅信自己就是真理,反而變得沒有民主,因為民主就必須包容不同意見。」

站街站、派傳單、巡屋h、開居民大會,夏日炎炎,每一場活動趕得氣喘吁吁,一下子已經汗流浹背,這有點難為愛美的芬姐。但她甘之如飴,繼續挑戰個人極限。說起「抗逆」,芬姐經驗豐富,笑言生於傳統重男輕女的家庭,自小已知要加倍努力才得有出頭天。

▍幼被父看扁誓揚眉

 電視劇《再見艷陽天》在今天看來多少煽情,但那個時代,每個家庭卻都有著相似情節。看芬姐大而化之的爽直性格,難以想像她在一個父親視女兒為累贅的家庭長大:「姐姐出生時,爸爸並不開心,他一直覺得要兒子。」

 誓言要作揚眉女子,衝破封建家庭繁文縟節的枷鎖,芬姐勾出一抹懷念的笑,坦言讀小學時已不太聽話,當年身為班長,獨立思維開始萌芽,自然與父母的衝突也明顯增加,尤其年輕時代的她滿身「激情」的稜角:「好像年初二前爸媽說不可以洗頭,不可以掃地,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我偏偏要年初一洗頭,氣得媽媽都哭了!在中文大學讀書時,我搞學生會、學生報,依然是學生運動的主要人物,一樣很反叛。」

▍大學畢業成爸爸驕傲

 說到激動處,隱見一抹少年時的不羈清狂。她坦承,自己那時確實不像個女孩,衣著打扮性格都很「男仔頭」,令媽媽一度擔心她嫁不出去。但因為讀書成績好,連爸爸對她也莫奈其何:「我去露營,每次回來就會被他罵,他怕我學壞,怕我被人騙,說到底是不夠信任。」17歲,身為虔誠教徒的她回家要扔掉所有佛像,氣得篤信佛教的爸爸激憤大罵,之後更有一段時間兩父女完全「冇偈傾」。

 咀嚼往事,芬姐不勝感慨,年少氣盛,不懂尊重彼此的不同,經歷令人學懂包容。她形容那段經歷如今重看覺得是種福氣,令她明白人生要自己闖,掙脫束縛,原來人有很多可能。到她考進大學,成為家族中第一個大學生,也成為她爸爸最大的驕傲。爸爸不是把情感掛在口邊的男人,但在鄉下家中掛滿她的獎狀,也因她而暗地裡改變了觀念:「他去世前幾年,已懂得尊重女性,也肯接受新事物,不再是那種超極大男人了。」

▍理念各異無損親情

 「堅持理想,包容共濟」仍是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梁美芬與兄妹姐妹成長於同一屋簷下,生活在同一天空下,但彼此的政治理念可謂大相逕庭︰「哥哥、妹妹是典型香港大學生,對國家沒有太多家鄉情,又會上街(遊行),亦會投票投予『民主派』……」

 不過,梁美芬已悟出包容的重要︰「每一個人對國家與歷史理解需要時間,而非一朝一夕,有好多問題,我也是經過自己這樣多年磨練才會明白……我尊重每個人的不同意見,正如在教學方面,學生與我意見相反,我一樣會給他一個優,只要他的表達與研究真的做得好。」她祝願,未來香港不再將不同意見「歸邊」,才真正是市民之福。

年過30緣份到 校園偶遇結連理

美滿婚姻 她是事業型女性,有點工作狂,身為法律學者、中國法律專家,去年又當選黃埔區議員,梁美芬平日一派女強人的模樣,但談到她的愛情路,她卻流露出女性的嬌羞。曾因為不願移民而錯過了第一段戀情,也曾因不想受束縛而萌生不婚的念頭,到年過30了,卻在對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法與比較法講座教授王貴國。

 愛情來得突然,她如是說:「遇到的不一定就能成伴侶,能夠碰到和我過一輩子的人,這不僅是緣份,還要時機。」

情投意合 同墮愛河

 王貴國來自內地,梁美芬在香港土生土長,說起來兩人不該有任何交集,而那年王貴國從加拿大來到香港,就在兩人工作的城市大學,偶然相遇,同墮愛河,最後王貴國更為此而毅然留在香港:「香港對他來說太小了,他是國際性的,是第一批研究中國加入WTO的法律專家,香港空間太小了,但他因為我選擇留在香港,我當然很感動!」

 問及兩人何以投契如斯,芬姐初顯靦腆,其後笑說:「我們的人生方向、對事物的看法都很相近,他說起我的性格都很一針見血的。我曾說過,如果遇到不適合的,就不要為結婚而結婚,而遇到好的(他),那是很完美的(Perfect)。」

 婚後有了兩個兒子,現在已11、12歲了。兩人在教育方面一直各司「嚴父慈母」之職:酷愛自由的芬姐延續自由風格,王貴國則是嚴謹教育的奉行者,結果是兩個兒子經丈夫嚴格管教過後,她一回家,就會充當孩子的玩伴,實行「遊戲中見世界」,4次迪士尼樂園之行後,兒子不禁笑說:「好像是媽咪比較愛玩,是她想去迪士尼才對。」

教育兩子 父嚴母慈

 說到底芬姐是看到生於電子時代的小朋友,必須走出個人寂寞的電子世界,走入社會,「所以我鼓勵他們參加我的社區活動,去當小太空人啊,去遊學,去參加賑災活動,增加他們的見聞,既讓他們知道我在做甚麼,也培養他們可以比較外向。」

 現在,兩個兒子都能操流利的兩文三語,大兒子今年中學派位,梁美芬笑言滿意派位結果,小兒子就讀喇沙小學,兩個都是成績優異的乖仔,又都是名校出身,足見兩夫婦「分工合作」的成功。

政治標籤早已過時

實幹做事 香港社會一直給外間政治掛帥,民生次之的形象。梁美芬坦言,「為反對而反對」的反對派,不會是市民的選擇︰「市民不滿為反對而反對的人,有些上位了的政客又不見了,到選舉前突然又出現了。我相信市民會在口號雲霧中撥開,會睇政績,個人質素,要交功課,實幹做事會是當中的要求。」

 內地與香港的關係自回歸以來越來越密切,對於反對派中人常常標誌與內地關係良好的社會人士為「親中」、「左派」,梁美芬對此亦心中有氣,忍不住反駁有關標籤實在是「幼稚行為」。她說,「親中」、「左派」等封建觀點已經過時,最重要就是各人可以在個人的範疇作出貢獻︰「親中不親中,反共不反共,這些只是雲霧,最重要是這些人是否真正實事求是做事,交功課……派系為先只是政治掛帥的表現。」

 她說,目前議會有失衡的現象,獨立中間聲音都會被「歸邊」,身為法律教授的她期望,可以利用本身對內地與香港法律的知識,獻身貢獻,為香港市民做實事。

為內地港人出頭被譽包青天

拔刀相助 「幫人不分類別,如果能力所及就會做。」熟悉內地與香港法律的梁美芬,一直以不畏強權的姿態,因應港人在內地遇到的法律問題,以個人專業的知識為他們四處奔走,有「民間包青天」之譽。曾處理過無數案件的芬姐,談及難忘的個案可謂俯拾皆是,其中又首推1993年深圳致麗玩具廠發生大火,協助無辜受牢獄之苦的男事主。

好友力勸勿管閒事

 1993年11月19日下午1時半,深圳市葵涌鎮致麗玩具廠因電線短路引發特大火災,200多名工人被困火海,最終87人葬身火場,當時有份投資深圳工廠的廠商,在「誤打誤撞」的情況下返回內地,即被內地有關部門扣押並沒收他的護照,在經審判後被判坐監7年。

不畏權勢為港商爭權益

 該名廠商的太太在事發後3個月向芬姐求救,芬姐的朋友對內地的法制並沒有太大的信心,並直言相勸道:「(幫了他)妳可能返深圳會有事。」不過,芬姐不畏強權,淡然以「唔驚得咁多」作回應,介紹內地最好的律師為該名廠商抗辯,加上300多名港商一同旁聽支持下,該名廠商在事發1年零3個月後,終獲得釋放。

 「最緊要有專業操守,律師就是社會醫生,要好像老師有教無類那樣。」

教改主張應想三步行一步

重視教育 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事業,也是未來人才庫的訓練場。身為2子之母的梁美芬,一直對香港教育制度「愛之深,責之切」,並認為一個人對教育制度的態度,是量度這個人是否有承擔的指標︰「只要看一下(他/她的)小朋友在哪兒讀書,就可以知道這個人,以至居住地有沒有承擔。」

批教育政策外行領導內行

 她批評,目前香港教育的問題,在於當局以「外行領導內行」的方式推動教育改革,例如香港學生有能力同時學好「雙語」,但一刀切式的母語教育政策,反令中文中學的學生受到社會的歧視:「你知不知道香港大學要甚麼學生,中文大學收的亦是英文好的學生……一刀切(母語教育)就是提早削弱學生的競爭力,影響中文學生接軌。」她又認為「一條龍」政策並不妥當︰「這樣好像世襲,沒錢就不可報讀名校或直資學校,不可像以前般自己創造自己的命運。」

不可視學生為試驗品

 她認為,理想的教育制度改革應為「想三步,行一步」,不可以視學生為「試驗品」,其中語言教育政策應是由小學、中學連接至大學,建議政府應善用教育資源,例如撥款予現職老師前往外國接受語言訓練,以提升他們的語文水平,這才是學生的福祉所在。

 梁美芬對教育政策批評多多,源自她對教育發展的重視:「信不信香港的教育制度不是一個問題,而是應該對香港有承擔……才有資格作出評論。我的2名兒子都是在40人一班的環境學習,所以我明白其他父母的心情,並一齊承受這樣的焦慮,才有決心將教育做好。」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海定格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