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改革開放30年看新疆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文化篇:歷史文化韻味無窮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7-28]
放大圖片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塔什艾日克鄉維吾爾彈唱老人

 新和縣歷史文化遺產豐富,境內星羅棋布的古城遺址、石窟、烽燧、佛塔及等從不同側面反映出史前文明到公元前60年西漢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歷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等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宗教特點。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

 2005年,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田衛疆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平等專家聯合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得出結論:長期以來國內外考古學界迄無定論的西漢後期都護府的府治,就是現存的新和縣「玉奇喀特古城」,李崇、班超等人都曾在這裡駐守。「玉奇喀特古城」位於新和縣縣城西南方向22公里處,由外城、中城和內城三道城廓組成,總面積1740畝,屬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先後出土的國家珍貴級文物「李崇之印」和「漢歸義羌長印」,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在新和縣境內活動過的著名人物還有張騫、玄奘、絳賓、鳩摩羅什等。

 已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鄉加依村民族樂器製作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全村大多數村民會製作樂器。其手工製作的都它爾、彈撥爾最為有名。據《新和縣志》載:道光二十五(1845)年二月二十日,林則徐受道光皇帝旨意赴南疆七城勘察地畝、考察水利途中,在「托克蘇托瑪回莊借宿」(根據考證,「托瑪回莊」,在今天的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鄉加依村附近),曾在此地欣賞過維吾爾族彈唱音樂,留下了「城角高台廣樂張,律諧夷則少宮商。葦笳八孔胡琴四,節拍都隨擊鼓鏜」等《回疆竹枝詞三十首》詩句。

 新和縣處處可見龜茲樂舞遺韻。龜茲樂舞樹大根深,源遠流長。它起源於商周之際,發展於西漢時期,盛行於唐宋,人才輩出於元朝,歷經千年不衰,成為西域樂舞的一朵奇葩。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的新和縣塔什艾日克鄉,至今保留著龜茲樂舞原生態的特徵和烙印,該樂舞在繼承古代龜茲樂舞的基礎上,又融進中亞舞蹈、察合台汗國時期突厥化舞蹈「刀郎」以及源自葉爾羌的十二木卡姆樂舞,把鼓樂和舞蹈融為一體,採用都塔爾、熱瓦甫、手鼓等樂器,邊唱邊舞,歌曲婉轉悠揚,節奏明快,舞姿輕盈靈巧,有著濃郁的民族色彩,演唱者和舞蹈者服飾絢麗,風姿撩人,蕩魂懾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和麥西來甫和新和「賽乃姆」。

 新和縣厚重、神奇的歷史文化,正吸引眾多港、台同胞及海內外遊客前來踏訪、旅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改革開放30年看新疆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