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電影的黃金十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7-30]

《少林寺》之後不久,內地開始了錄像廳時代。

錄像廳時代就像補課,將1970年代的香港主流電影—主要是「邵氏」和「嘉禾」的功夫影片—逐一放來:李小龍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成龍的《醉拳》、《蛇形刁手》、《師弟出馬》……而當後來人們認識到當時在內地看到的幾乎所有的香港「新」電影都是舊的,而好多舊電影比新電影還新的時候,多少年都已經過去了。

課補完了,錄像廳幾乎與香港同步放映著當時熱門影片。1980年代後期,我們的觀影記憶已沒有幾部國產電影,大部分都是錄像廳的香港電影錄像。因為國產電影產量太低,而錄像廳港片的更新速度讓我們驚訝其電影產量的巨大,那時,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現在的人熱衷懷舊,並不是矯情,而是時代變幻太快,迅速有一些東西不可能再重現了,比如錄像廳。現在已經有人開始像追憶小人書一樣開始追憶錄像廳時代了。在那個娛樂形式單一的年代,信息交流閉塞,電視節目匱乏,由於有了錄像廳的存在,又一代人可以擠在小屋子裡,煙霧繚繞。黑暗中的他們雖然看上去寂靜,私底下卻上演著不比銀幕遜色的恩仇、青春、成長,這是社會的灰色地帶。

在錄像廳裡也能偶然碰到香港「新浪潮」電影,比如衝著劉德華去看的《奔向怒海》,當武俠片看的《蝶變》,當警匪片看的《邊緣人》。只是那時不知道這些有點悶的舊電影是香港電影史重要的一頁,其中的徐克、嚴浩、許鞍華、譚家明和方育平,都是以後的「大師」。(文:念遠懷人)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