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1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用凹入「內港」重置皇后碼頭不可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8-14]

■余立基 規模城市規劃設計事務所合夥人

 「中環新海濱城市設計研究」第二階段公眾諮詢已於7月10日結束,有團體近日仍公開一個替代方案,與政府方案分庭抗禮。固然這替代方案也有可取之處,但因為不少本體性缺憾,本人未敢全面苟同。為正視聽,不得已提筆對該方案表示幾點意見。

技術功能美學上都不適宜

 首先,要保留皇后碼頭在「原址」而又繼續處於維多利亞港「海邊」,這替代方案建議在九號和十號碼頭至解放軍駐港部隊總部間弄了一個凹位——稱為「內港」,無端打斷了海濱長廊的延續性,令原本在一面的人流要拐一個大彎才可到達另一面,造成不便。

 其次,凹位直接連接著海平面,在未經水文(Hydrological)測試下,可行性成疑;因維多利亞港是海,並非內陸河流湖泊,風高浪急,尤其在颳颱風之時,貿然把海水引入岸線以內成淺灣,有可能引發巨浪,對岸邊遊人易構成危險,情況一如海浪往往在岸邊才堆高而拋出浪頭湧向陸地的原理一樣,這是一種自然物理現象,不能忽視。

 再者,海濱長廊一帶地下基建密集(下有灣仔至西區繞道及各種去水渠道等),地面以下的空間利用其實已逼狹,未必可以再容讓該設計方案再挖出幾米深海床以容納海水。

 而從美學觀點來說,有所謂吉斯塔整體(Gestaltic Whole)的觀念。凹位就像被人咬掉一口的整體,破壞了整個中環經添馬艦至灣仔新海濱的完整性,兀突生硬。從整體設計而言,做法並不妥貼。

 另方面,從功能角度來說,若認為皇后碼頭有「古跡」價值,作為一種陳設性的紀念對象,它並無必要維持跟維港的物理接觸。若說希望皇后碼頭能繼續維持碼頭的既有形象與功能,我看不出為何不同意政府把皇后碼頭重置於新海岸邊的方案。若只是為了一個皇后碼頭的擺位而牽動了這麼多問題,恐怕有點以小事大,並不值得。

 其實本人一直倡議把金紫荊造像重置在添馬艦政府總部面前。該團體亦有同樣意見,我表示贊成,但認為最好加上回歸紀念碑,一外一內的沿政府總部建築群中軸線放在近海和建築物的正前方,作為紀誌香港回歸祖國的關鍵器物,並正式命名為「回歸廣場」,這樣意義才說完整。

全面規劃新海濱用地

 我亦向來主張五號用地可作為終審法院的新址。這是回應了終審法院李國能首席法官於2007年1月8日致辭中提出要覓地重置終審法院之設想。其實,五號用地作為一個臨海地點,旁邊又有政府總部、立法會和駐港解放軍總部,在氛圍上適合法院的超然與莊嚴。而且終審法院與律政司遷至五號用地,可讓出已見陳舊,但較接近現存商業酒店的原址,使香港能把行政、立法、司法象徵三權的建設在添馬艦地帶體現出來,未嘗不是一個更合理的安排。

 駐港部隊有重要保安,緊急災難拯救等責任。本人對該團體更改駐軍碼頭成伸出海中形狀、把船艦泊位向東移之作法有保留。先不說伸出海中的結構會否與不得在維港填海的理念有衝突,如此形狀將令船艦運送物資登陸效率減低。且他們提倡太多民用功能夾雜區內,也影響了軍事設施的作業力。舉例來說,根據該團體建議,駐港部隊總部大樓與軍事碼頭之間充斥了不少遊樂消費享受的構築物,此舉會阻礙了中環新海濱作為港島北岸緊急調度的迴轉空間功能;其次,把伸出的碼頭與岸邊連接的海堤之間,改作公眾海浴場與水上的士上落點的建議,更叫人哭笑不得。凡此種種,目的是否要癱瘓駐港部隊總部及駐軍碼頭的運作?其實六號用地及演藝學院以外的空間頗多,足可提供種種活動所需,不明有關人等為何一次又一次要「咬」著駐港部隊不放,是否出於某種政治勢力的企圖,抑或潛意識的「反中」情結?

 中環至灣仔新海濱是香港島最顯要亦是最後的一塊臨海地皮,設計必須謹慎,不能媚世阿俗,更不可任人胡來,以免使這片臨海空間白白糟蹋浪費。相反,若經悉心設計,一個剛正大方的政府總部,配合一個得體的回歸廣場、加上兩旁海濱長廊、與其上巧意安排的種種點綴設施,將回饋市民一個優美的公共空間,對大眾而言似乎得益更大。(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