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楊慧旋指,因次按和通脹問題困擾,使消費者信心從高位回落,減少消費。本報記者羅敬文 攝
【本報訊】(記者 羅敬文)本港通脹加劇使不少市民「節衣縮食」,飲食更有新鮮變急凍的趨勢,除削減非必要的開支,並選擇較便宜的副食品代替。調查機構尼爾森表示,面對物價上升,受訪市民縱然設法減少支出,但今年首5個月的食品和雜貨人均開支達到7,175元,較去年同期的6,754元增加6%。
尼爾森長期監察的零售數據顯示,過去1年副食品和非必需食品零售價格普遍上升,其中食用油價格急升39%、包裝米升16%、餅乾則增加13%等。在香港消費物價綜合指數中,其中的新鮮豬肉從去年5月的106,增至今年5月的166,急凍肉升幅則較溫和,從去年5月的105增至今年5月的124。
監察發現今年首5個月有89%市民會買新鮮豬肉,較去年同期僅增加1個百分點,但新鮮牛肉則較去年同期減少2個百分點至62%。相反,今年首5個月,有72%市民購買的急凍肉類,較去年同期的67%顯著增加,人均消費額更急增42%,從去年首5個月的197元,增至279元,呈現急凍肉類取代新鮮肉食的趨勢。
監察發現消費者減少零食和飲品等非必需品的開支,今年首5個月非必需品的開支比例為38%,較去年同期減少2個百分點。此外,市民亦多選擇較便宜的替代品,選擇普通醬油的市民較1年前增加約11%,較優質和高級的9%增幅為多;市民也多選購洗衣粉或洗衣液補充裝,較1年前增加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