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共蒼南縣委書記章方璋
1981年,即中國改革開放的標誌性事件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後的第三個年頭,蒼南縣從平陽縣劃分出來單獨成縣,開始了20多年的傳奇生涯。
曾經在蒼南做過4年縣長,如今已是蒼南縣委書記的章方璋對蒼南的傳奇可謂是了若指掌,如數家珍:「改革開放以來,儘管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是中國對於『經濟改革』的認知僅僅還停留在『概念』層面,改革之路究竟該怎麼走,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也沒有任何的經驗可以借鑒,許多意識形態上存在的條條框框也並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改變的。富有創新精神的蒼南人一次又一次地踏上了『繞著紅燈走』的大膽嘗試,創造出掛戶經營、股份合作制、浮動利率、長途聯運等十多個開全國之先河的動人神話,成為名副其實的『溫州模式』的發祥地。」
章方璋告訴記者:「說起蒼南改革開放創造的奇跡,有三件事不得不說,那就是中國第一座『農民城』龍港鎮的崛起、中國第一份股份合作制章程的制定,以及贏得『膽大包天』美譽的王均瑤。」
事實上,這三件事情都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最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事件,對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1983年,時任蒼南縣錢庫區委書記的陳定模毛遂自薦出任蒼南縣龍港建鎮第一任黨委書記。在他的宣導下,龍港鎮率先在全國突破土地制度限制,把土地使用權當作商品來經營,進行土地有償出讓。一座幾乎沒有政府投入的「農民城」在很短的時間拔地而起,成為溫州農民製造的第一次震驚全國的「農村衝擊波」。
1987年7月,時任蒼南縣委辦公室調研室副主任的黃正瑞執筆起草了長達7500字的調查報告,為溫州數量可觀的個私企業「取名」為「股份合作制企業」, 並於次年在蒼南橋墩門啤酒廠,全票通過了由他設計起草的中國第一部股份合作企業章程。這份章程的制定,為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和實踐案例,被譽為「溫州知識分子改革開放以來最重大的理論創新」。
1991年7月,25歲的蒼南人王均瑤承包了長沙—溫州的航線,並在10多年的時間裡一鼓作氣包下全國50多條航線,成立了中國第一家私人包機公司—溫州天龍包機有限公司,成為民營企業家「膽大包天」,勇闖禁區的榜樣。「膽大包天」的王均瑤,成為中國一代人掙脫意識形態桎梏的象徵,而他這種「膽大包天」的精神最終昇華成為了溫州人精神的核心部分之一—敢為天下先!美國《紐約時報》評價:「王均瑤超人的膽識、魄力和中國其他具有開拓和創業精神的企業家,可以助長中國民營經濟的騰飛。」
「蒼南是一個永遠充滿改革激情的地方,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這種敢闖敢拚、銳意進取的改革意識,續寫蒼南新時代改革的新篇章。」章方璋如此評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