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蓋茨訪港之行隨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8-22]

 ■單仲偕

 上周,微軟亞洲研究院在香港舉行十周年創新論壇,吸引一千六百多名觀眾。繼五月在雅加達一睹蓋茨的風采後,能在本港再一次目睹他的演說,我亦深感幸運。演說的題目為「開展下一個十年的創新」,蓋茨大談其年輕時期的經歷,怎樣與IT業結下不解之緣,還提到他和保羅艾倫半途出家,中途退學的因由。

科技發展超乎想像

 剛成立微軟時,保羅艾倫和他製造的電腦只有4KB(4096位元組)的記憶容量。當時,浪費5個位元組的記憶容量,都非常可惜。時至今日,5MB的記憶體亦不會當成是甚麼一回事。只是約三十年的時間,科技的發展已經超出蓋茨當時的想像。

 九八年,微軟在北京設立亞洲研究院。在這十年間,這所研究院已有不少研究成果應用於微軟的產品,蓋茨亦坦言發展速度再次超出他的想像。同時,香港的大學亦曾派出九十五名學生往該處實習,促進香港和內地的學術交流。

香港的科研潛力

 由二千年開始,微軟亞洲研究院分別跟香港科技大學和中文大學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據蓋茨所說,兩家實驗室均能發揮創意,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而跟中大合作成立的實驗室,更於今年被教育部指定為重點實驗室,可見成就斐然。

 微軟亞洲研究院跟香港的大學合作,成果豐碩,可見香港其實有能力培訓優秀的研究員,亦有願意投身科研工作的人才;但為何我們經常認為香港學生缺乏創意、香港沒有科研條件?香港人以靈活變通見稱,當然不會缺乏創意;而香港的大學,亦經常高踞大學排名榜的前列位置,教育質素深受認同。香港究竟缺少甚麼?

 蓋茨指出,美國大學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商業和科研沒有明顯的分野,大學跟商業機構緊密合作,讓大學有充足的研究資金,而研發的成果亦可加快應用於產品和服務、推出市場。香港的大學,正是缺少這種環境。

 現今頂尖的大學,都以科研為主導,依靠政府的資助和善長的捐款,並不足以應付龐大的開支。當香港商界改變舊有的觀念,不再認為科研是「高風險、低回報」的玩意,參與投入資金和人才,再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收入,方可形成正面的循環。而微軟跟科大、中大的合作,正是良好的示範。

 商界應該了解到,科研並不是大白象、不是形象工程,而是切實可帶來收入的投資。而只有透過科研,開發具有創意的產品和服務,方可作長遠競爭和發展。(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