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近年來,廈門以一種「跳出島內發展島外」的開闊視野及超脫姿態謀劃經濟特區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翔安源此孕育而生。這個2003年10月19日在廈門區劃調整時才從原同安區分設出來的新區,成立之初農村城市化率僅6%,基礎薄弱、經濟總量不足。然而,隨著產業園區發展的快速推進、大批市政工程和生活配套設施的建設到位……短短5年時間,一幅充滿希望的未來藍圖在翔安這張白紙上躍然而出,越來越多地將人們的目光吸引到這裡。
誠如翔安開發建設第一代拓荒者、翔安區委書記吳南翔和區長柯志敏所期望的,翔安正逐漸崛起成為廈門發展空間最大、後勁最足的城市副中心,未來亦將引領廈門城市發展的潮流。
翔安速度 領跑廈門經濟發展
「一年全面啟動,三年拉開框架,五年實現跨越。」翔安設區之初確立的這個階段性目標,今年正是檢驗成果的時候。作為廈門最年輕的區,翔安以「後發先上,後來居上」的決心和「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強勁氣勢,創造了被中國著名作家張勝友稱為「一飛沖天、風馳電掣」的發展速度。
據有關部門統計,2007年翔安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5億元,比增133%;財政收入5.65億元,比增61%,地方級財政收入3.53億元,比增74%,三大指標增幅均領先於廈門其他區。而今年上半年該區生產總值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又分別達到46.86億元和149.27億元,又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73.6%和142.9%。
這些驚人數字充分顯示,近五年是翔安歷史上發展最好的「黃金五年」,而發展成功歸功於該區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部署。
據區委書記吳南翔介紹,翔安的發展目標是在未來五年內建成「四個基地、一座新城」,即新興製造業基地、港口物流基地、對台交流交往基地和高優農業示範基地以及一座現代化濱海新城。其中,首務推動火炬(翔安)產業區和翔安工業園區各片區開發建設,完善各項配套,形成產業集群,使新興製造業基地初具規模。
與此同時,以「造城運動」為名的新城區建設也在加緊進行,以現區行政中心為起步點,「東拓西展南接,連點成帶、連帶成片、連片成區」,料在翔安隧道通車之際,新城區將以嶄新的形象呈現在世人面前。
集聚效應 促2010年產值超千億
翔安決策者們清晰地認識到工業是引擎的道理。區長柯志敏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只有圍繞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加快推進工業集中區建設,抓項目生成、配套服務、集群發展,才能促進企業擴張規模、提高效益,增強區域經濟發展後勁。
據了解,在產業園區的佈局和功能上,翔安區一開始就注重工業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總面積23平方公里的火炬(翔安)產業區,重點引進電子信息、軟件、精密機械製造、電工行業和生物醫藥等產業,而規劃總面積22平方公里的翔安工業園區,主導產品為飲料、食品罐頭等農產品深加工,同時涉及生態型、環保型的製造業和電子等綜合性行業。
據統計,截至2007年底,落戶火炬(翔安)產業區和翔安工業園區的企業已有363家,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29家,完成產值205億元,比增138%。不僅工業對GDP的貢獻率已達到8成以上,包括友達光電、輔訊光電等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產值達到全區工業總產值的43%,高新技術產業更逐步成為翔安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柯志敏信心十足地表示,到2010年,翔安區城市化力爭提升到42%,實現生產總值380億元,工業總產值有望突破1000億元。
高標準「造城」 投資生活兩相宜
以廈門城市副中心為定位的翔安,除了作為經濟副中心,扮演開拓者和創新者的角色以外,翔安還同時作為城市生活副中心,致力於打造廈門東岸生態綠色的宜居新城區。
對於城市建設者來說,翔安新城就像一塊寶貴的「處女地」:不僅地處廈漳泉和金門四地中點的優勢區位,更是坐擁山、海、溪、島等豐富的生態區域和自然資源。
翔安區建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一心兩域四片六帶」的規劃建設,行政管理、文教科研、旅遊休閒、商貿金融、倉儲物流等全面綜合的「輔城」功能將以功能帶的格局分步實現。
據柯志敏透露,隨著道路、水電、通訊、固廢處理等市政服務基礎設施逐步投入使用,規劃人口2萬人,佔地2.66平方公里的翔安新城區今年將全部建成,初步展現行政、商業、文化和居住等新城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