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左2)指出,男性遇到困難時,較少求助。 本報記者嚴敏慧 攝
「『可唔可以唔死呀?』有好多野都由你決定,唔包括佢生存權利。」撒瑪利亞會一個常在熒幕上播出的宣傳短片,年紀小小的女兒每做一件事前,總會問問母親,但旁白強調,母親絕不能決定她的生死權。心理學家指出,子女是有獨立思想的生命體,絕對不是父母的私人財產,任何人士包括父母在內,也無權剝奪子女的生存權利。
獨立個體 非私人財產
有為人父母者,自以為世上再沒有人可以像自己一樣愛惜子女,一旦想不開要輕生,很容易會鑽入牛角尖,想到既然無人可在自己離世後代為好好照顧子女,倒不如與子女攬住死,共赴黃泉。
心理學家指出,不少父母有視子女為私人財產的想法,認為是自己賦予子女生命,既然生可以帶來,何以死不能帶走?每當遇到挫折欲以自殺來解脫時,便會產生帶同子女一起離去的念頭,殊不知此舉完全漠視子女作個獨立個體的生存權利。事實上,子女是有獨立思想的生命體,絕對不是父母的私人財產,任何人士包括父母在內,也無權剝奪子女的生存權利,操控子女的生死。
此外,在世界防止自殺日前夕,傳出一家3口燒炭自殺消息。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近年涉及自殺及他殺的案件平均每年有5至6宗,數字佔整體自殺個案不足1%,惟情況有上升趨勢,並指近年觀察到不少中年男性在面對困難時,會用極端方法解決問題,甚至會先殺死子女,再去自殺。
調查:失業女性自殺風險高35%
另外,本港失業率連年下跌,自殺個案亦由2003年的歷史高位1,264宗,下跌至去年的少於1,000宗。惟有研究發現,失業人士自殺風險卻逐年上升,其中失業女性2006年的自殺風險是2002年3倍半。有學者擔心,在全球經濟前景未明朗下,失業人士又未能受惠於社會環境的改善,本港自殺率會調頭上升。 ■本報記者 嚴敏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