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山西省十大名棗—官灘紅棗暢銷神州
按照優先發展教育的工作思路,2002年以來,連續三年開展「基礎教育」活動,投入資金3億多元,新改擴建學校234所,面積30餘萬平方米;遷址新建的襄汾中學順利通過省示範高中驗收;寄宿制小學建設,先後有南賈崗、南董、北王、東牛、夏梁、文臣等11所寄宿制小學建成並投入使用;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2008年共免除61017名中小學生雜費和教材費,並為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補貼了生活費,有效減輕了廣大群眾的教育負擔。
襄汾物寶天華,人傑地靈,承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目前,全縣共有文物遺跡、遺存115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其中以丁村遺址和陶寺遺址最負盛名。丁村文化遺址的發掘,填補了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的一段空白。陶寺遺址表明陶寺為堯王最初的建都地,是國家形成的雛形;其古觀象台測定的四季節氣至今仍在沿用,為農業文明之根源。幾十年來,該縣在文化開發和挖掘利用上的步伐從未停止。依托於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縣內文化氛圍日漸濃厚,東牛仿古傢具、膏腴青銅器、范村剪紙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民間藝術得到發揚光大,成為獨具特色的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奇葩。陶寺「天塔獅舞」2006年參加文化部組織的「華夏一絕」民間表演藝術大賽上獲得銀獎,同年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丁村旅遊開發項目成功簽約,開工建設;陶寺遺址已委託中科院考古院上報國家計委立項開發;汾城古建築群正聘請深圳「榜樣」公司規劃設計。同時,文化產業開發邁出新步伐,組團參加了第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群星璀璨—中國奧運冠軍漫畫剪紙全圖》被首都博物館收藏;30集電視連續劇《大能人》劇本進入專家評審階段;晉式傢具製造工藝、尉村鼓車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已經完成。
近年來,該縣先後實施過兩次合作醫療,均取得了積極成效。2004年1月新農合試點工作順利啟動。截至2008年,全縣參合農民達到429563人,佔農業總人口98.5%,共支付補償金額1359.8萬元。2006年,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城市居民合作醫療制度,實現了醫療保障制度的無縫對接。今年以來,城市居民共有20115人參合,參合率為71.8%,到6月底,共支付補償款71.8萬元,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情擁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