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尖子生北上除了修讀興趣科目外,還加深了對祖國的了解,培養了精英的責任意識。圖為梁彥文(右二)與同學們在北大校門前拍攝的畢業照。
本報記者 吳玫
「神舟七號」發射在即,相信又將掀起一場航天熱潮。但除了可從中認識國家的急速發展,及產生由衷敬佩外,大多數港人仍認為這些高科技領域與其生活相距甚遠。不過,亦有香港會考尖子有志鑽研這些「冷門」學科,並選擇北上名校深造。面對全新的學習和生活領域,港生們都碰到或大或小的困難,但數年過去,多數人仍無悔當初選擇,並覺得當中的成長體驗超出預想,獲益良多。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系三年級生卓星愷從小的夢想,便是獻身科學,因此選擇到科學基礎教育較香港優勝的內地唸書。人說「追求科學的道路往往都是孤獨寂寞的」,卓星愷對此有深刻的體會,由於北大的港生大多主修文商科,即使遇上較香港程度較高數學難題可以常聚在一起共同應付;但作為少數修讀理科的港生,卓星愷的「同伴」並不多,經常要一人同時應付數學、化學、物理、生物等較香港艱深的科目。正因如此,北大不少香港理科生最終都在這種高壓環境下選擇轉系,而他亦不禁自問,「我會不會是下一個『逃兵』?」
北大尖子 留京鑽研
但卓星愷表示,雖然生活並不多彩,學習上也很孤單,但為了自己的理想,仍會堅持努力。他認為科研機會對理科生很重要,而北大擁有龐大的科研體系,項目多、方向應有盡有,「如果好好把握這個優勢,前途還是充滿希望的!」為此卓星愷今年放棄暑假回家的機會,進入大學實驗室開始朝9晚11的工作,不僅接觸到科技前沿,亦能和研究生增進交流,擴大了社交圈。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四年級生王詩銘,小時候便喜歡擺弄飛船、火箭的模型。儘管父親希望他唸醫科,但王詩銘最後入讀理科中的大冷門—航天航空。王詩銘在04年香港會考中考獲4A,並在近千位尖子生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免試直升清華的機會。他當時仍絲毫不敢放鬆,特意花了整個暑假自修高等數學。但入學後,王詩銘發現不少數學、物理科知識自己從未涉足過,需要依靠加倍勤奮極力追趕。
挑戰數學 孤軍奮戰
王詩銘指,清華的航天航空學院是由力學系發展而來,對數學的要求僅次於數學系。二年級時,他曾「膽粗粗」報讀了傳說中最難讀的「隨機數學」,「4個同學讀,有3個考試『肥佬』,當然包括我,結果要重修!」王詩銘表示,當年與自己一同入讀航天航空學院的3名港生,現在都已轉學至土木系、法律系和經濟管理學院,只剩自己「孤軍奮戰」。
自強不息 志向遠大
但樂觀的王詩銘笑言,在清華唸書的同學大多擁有學習刻苦、對困難不易屈服的性格,亦令他真切地體會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精神。或許正是留戀清華的氛圍,尚有一年便本科畢業的他計劃留校升讀碩士,之後再到航天技術最發達的美國攻讀博士。王詩銘現在最大的心願,是將來能從事高超音速飛行器(又名臨界空間飛行器)的研究。他指這種飛行器能以3倍音速在大氣層與太空之間飛行,「現在從香港乘飛機往北京要3小時,乘搭這種飛行器,數十分鐘即可到達。」由於全球仍未研發出可載人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因此王詩銘相信,自己選擇的事業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