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金融海嘯有先兆 泡沫經濟未盡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9-22]
放大圖片

 《紐約時報》昨日報道,今次金融海嘯所代表的,不單是普通的經濟危機,而是繼2000年科網股熱潮後,另一波的泡沫經濟爆破。近月來相繼倒下的投資銀行和次按機構,正是這次的「泡沫」所在。

美國史上,曾經出現3次「泡沫經濟」的時代,即標準普爾500指數中,企業的平均市盈率在25倍以上。這3次分別是所謂的「咆哮的20年代」、1937年前後的羅斯福新政後泡沫再爆破,和2000年的科網股熱潮。然而,每次泡沫經濟爆破後,都會令經濟如「大蕭條」般跌落谷底。

泡沫超過「大蕭條」

 雖然2000年科網股爆破後,美國股市曾出現調整,但平均市盈率仍處於戰後高位。去年初,美國股市的市盈率更高達26倍,超過1929年「大蕭條」前的泡沫程度。

 文章指出,是次泡沫原因之一,是戰後嬰兒潮逐漸退休,令大筆積蓄流向投資市場。加上亞洲經濟起飛,各國都透過華爾街進行投資,為泡沫經濟提供了大量資金。

消費者太倚賴信貸

 經濟學家本傑明.弗里德曼指,1970年代初摩根士丹利的年報中都是企業廠房和有形業務等相片。但近年來大行年報中卻是一幅幅曲線圖表和交易員的相片,顯示投資界不著重實際業務,只追求空泛的經濟分析。他說:「金融市場已漸漸遠離了實際經濟活動。」

 次按風暴一下子刺穿了這個泡沫,平均市盈率回落至戰後正常水平的17倍。但文章認為,這並不代表泡沫經濟已完結。分析指,消費者過度倚賴信貸消費,是這次泡沫經濟的另一主因。但隨著經濟變差,消費者將減少消費,將令企業收入大跌,造成衰退的惡性循環,勢必令泡沫經濟進一步爆破。  ■《紐約時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