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梅州聯會56成員返鄉傳愛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9-22]
放大圖片

 ■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朱小丹等相關領導,與香港梅州聯會「情繫愛心行」成員在嘉應學院合影。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 徐紅

 每一次,香港梅州聯會的成員回到家鄉,不論行程多麼忙碌,嘉應學院是不能不去的;那些可愛上進的年輕學子,他們是一定要親眼看望的。每一次,當他們從家鄉返回香港,最令他們牽腸掛肚的,還是那些年輕學子。4年間,梅州聯會鄉賢策劃組織的「情繫梅州愛心行」活動,兩年多的時間籌集善款逾400萬元,讓1,600多名貧困學子安心就學。「傳一盞燈,傳一份真愛,點燃親人般的關愛;傳一盞燈,傳一份真愛,就像小河匯入大海。」「愛心傳送」的歌聲在家鄉迴盪,愛心的種子播散在家鄉的校園。而聯會的鄉賢正籌謀著如何把這份愛心事業發揚光大,惠及更多的中華學子,為國家的教育事業盡一己之力,也要喚起全社會的愛心。

 適逢梅州地改市20周年盛事,香港梅州聯會由德高望重的首長羅煥昌、何冬青、余國春、熊德龍擔任榮譽團長,由林光如、余鵬春擔任團長,梁亮勝、何少平、張其焱、梁錫光、鍾鳳昌、劉小磷、羅港楠擔任副團長,一行56人組團回到家鄉。團隊每到一處,都受到梅州市各級政府領導的熱情接待和廣大鄉親的熱烈歡迎。儘管行程緊張,「愛心傳送」依然是始終堅持的主題。他們再次來到嘉應學院,舉辦「愛心傳送 桑梓結情」文藝晚會,與莘莘學子聯歡,與受助學生「真情懇談」。

發動全球募捐家鄉助學

 香港梅州聯會旅港鄉賢人在香港,心繫梅州,一直積極支持家鄉建設,近年先後慷慨捐資億元,興建家鄉各項公益設施,如醫院、學校、公路、橋樑、文化中心……等等。家鄉的每一項事業、每一處變化,都傾注了各位旅港鄉賢的愛心。但是,客家人重師興教的悠久傳統,對祖國和家鄉未來發展的殷切希望,讓他們把更多的精力傾注在教育事業之上。

 2006年5月,在得知嘉應學院和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有千餘名學生因貧困亟待援助,香港梅州聯會立即向該會同仁及海內外鄉賢發出助學倡議,並迅速得到熱烈響應。從香港到新加坡,從印尼到美國,從客家鄉親到非客籍人士,募集了200多萬元善款。愛心傳送活動由此發源。他們不但捐助學子,為他們解決實際的生活難題,更重視在「真情懇談會」上的心靈交流,與學子分享自己成長的經歷和奮鬥的經驗,激勵他們積極上進。兩年多時間,他們先後組織了四次「真情懇談會」,羅煥昌、何冬青、余國春、林光如、梁亮勝、余鵬春等六百多位善長親自擔任愛心大使,以一顆慈愛的心關懷學子他們的成長,教育他們以感恩的心來回報社會。而他們也每每被學子的上進、堅強、純真所感動……

 八十多歲高齡的聯會永遠榮譽顧問羅煥昌,每年都與他的兒子、該會副會長羅港楠一起參與愛心行。今年,他又帶著旅居美國的孫子、孫媳婦,一起加入「愛心傳送」團隊。在與受助學生交談中,羅港楠對學子說:「是我父親將這份『愛心』傳給我,我又將這份『愛心』傳給我的兒子。今天我們一家三代,一起把『愛心』傳給在座的同學,希望你們將這份愛傳遞下去。」

 「香港梅州聯會是一盞明燈,照到那裡,那裡就亮。他們的善舉使我走出了最艱苦的歲月,而現在,我將尋著各位善長的足跡,用愛心去關愛他人,將香港梅州聯會這盞明燈永遠傳承。」嘉應學院07屆畢業生陳志漢這一感恩之情,代表了眾多受愛心行動資助的學子的心聲。

即時成立愛心工程基金

 而梅州聯會的鄉賢,更著眼於「愛心傳送」的未來發展。他們希望「愛心行」活動能長久地持續下去,能產生更大的影響。在此次回鄉的「愛心行」期間,聯會宣布建立「愛心工程基金」,並已瞬間籌得百萬港元,其中羅煥昌、何冬青、余國春、熊德龍、林光如、余鵬春、梁亮勝、李有權、梁錫光各10萬元及李思濂5萬元。

 聯會會長林光如對記者表示:「我們希望讓愛心傳送發揚光大,讓更多的海內外人士參與,也希望原來受助過的已經工作的學子也積極參與,去幫助更多的學弟學妹。」他情深意切地表示,我們不僅是客家人,不僅渴望家鄉經濟崛起,渴望客家文化遠播海外,渴望客家子弟功成名就,我們更是中華民族的子孫,更希望整個國家繁榮強盛,整個民族崛起在世界之東方。這次北京奧運的成功舉辦,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標誌,而此時此刻我們內心有著更為強烈的使命感,就是讓更多的孩子能夠接受教育,能夠成才,為國家未來的發展貢獻光與熱,讓中國從一個人口大國真正成為一個人才大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